题目详情

有经验的司机完全有能力并习惯以120公里的时速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为了迅速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某条高速公路的最高时速限制由原来100公里转为120公里。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主张的是:

  • A.统计表明行车速度达120公里时事故发生率明显增加,反而影响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
  • B.限速每小时120公里不能迅速提高公路使用效率,因为高速驾车对技术的要求很高。
  • C.时速达120公里时,汽车的油耗量将明显增加,考虑到油价,大多数司机还是放松油门。
  • D.虽然时速限制放宽到120公里,但在不少路段上,很多司机对此速度有安全之虞。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A。本题属于削弱论证题,论点为“为了迅速提高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某条高速公路的最高时速限制由原来100公里转为120公里”,A项说明提高时速限制后,事故发生率增加反而影响高速公路使用效率,直接削弱了结论。B项由于不知道司机的技术水平,因此不能确定是否能够削弱题干论点。C、D两项与题干论点无关。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中国改革走的是"创新改革制度型社会转型"。所谓"创新改革"指的是中国从改革之初,就对现代制度采取了分析批判的态度,同时充分尊重中国的传统制度,肯定、发扬传统制度中的合理内核,明确地提出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模式。对上文理解不妥的一项是(  )。

  • A.中国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B.中国没有照搬现代制度的教条全盘西化
  • C.中国立足于中国传统制度,吸收现代制度的精神,实现社会转型
  • D.创新改革制度型就是发扬传统制度中的合理内核,毫不留情地批判现代制度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自人类在地球蛮荒的原野中诞生,自然的演化就烙上了人类活动的印记。原始文明,先民对大自然顶礼膜拜,人类屈服于宇宙的神奇威力;农业文明,随着智力的发育和对宇宙认知的增加,人类在敬畏自然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进人工业文明,人定胜天的骄傲心态侵蚀了人们的神经,人类开始无穷无尽地向自然索取资源,肆无忌惮地向大地倾倒垃圾。人类违背自然的行为,使大自然一次次遭受剧烈的创伤,也使其一次次向人类实施无情的报复。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文明进程与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水平未必一致
  • B.人类对大自然的错误态度使其陷人目前的闲境
  • C.敬畏自然是正确处理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前提
  • D.人类应当建立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错觉是指由于主观的和客观的原因,人们有时不能完全正确地感知外界事物,会产生各种歪曲。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享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下列不属于错觉的是:

  • A.在黑暗中人长时间注视一个发光点,会发现发光点在动
  • B.当月亮在头顶上时,你会发现无论你走到哪里,它总是跟在你的背后
  • C.穿白衣服会使瘦小的人略为丰满,而穿黑衣服会使肥胖者显得苗条;横线条的衣服使人显得胖些,竖线条的衣服使人显得瘦
  • D.一个人躺在床上,但觉得自己像是在轿子里被拾着走,有一种颠颠的感觉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左图为某一零件的立体图形,右边哪一项不属于该立体图形的截面图?

行测,历年真题,2020年0725福建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 A.如上图所示
  • B.如上图所示
  • C.如上图所示
  • D.如上图所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打括号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德才兼备固然好,可这种人才不多,大多数人是(瑕瑜互见),各有所长。
  • B.程维高之流利欲熏心,财迷心窍,终于(自食其果),受到法律的严惩
  • C.环境污染造成的严惩社会问题正(深入人心),成为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
  • 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这种(作茧自缚)的行为如不停止,将自毁生存空间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