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委婉语,是指在特定的话境中.对于使人感到敬畏、恐惧、羞耻、不适的事物,信息组织者有意地返用语音、语义、语法等手段而形成的对这些事物非直接的语言或言语表达。从而避免使信息组织者本人、信息理解者、话语涉及的第三方即信息的潜在理解者有消极的心理反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使用了委婉话的是( )

  • A.王某回忆起母亲把“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放在嘴边
  • B.诗歌人把“春风又过江南岸”改成“春风又绿南岸”
  • C.同事询问田某母亲的病情,她回答说“老了,送上路了”
  • D.外国学生学习汉语后,在路上遇到同学时问“你吃饭了吗?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定义的关键是用一定的手段对使人感到敬畏、恐惧、羞耻、不适的事物进行非直接的语言或言语表达。C选项,田某的用“老了,送上路了”非直接表达了母亲去世的事实,属于委婉语。A选项,“子欲养而亲不待”直接表达母亲不在的事实。B选项,不涉及到直接非直接语言,只是修辞手法的使用。D选项,所说语言是直接表达含义。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航空界有个关于飞行安全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隐患。“海恩法则”启示我们( )。

  • A.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规律
  •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C.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
  • D.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人类在太空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技术可以为人类造福,但太空活动留下的大量航空器残骸等太空垃圾却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危害。这个事实印证了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福兮,祸之所伏”。这个命题表明(? )。

①矛盾双方逐渐融合趋向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

②矛盾双方是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趋势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说明_______。

  • A.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 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
  • C.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 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查看答案
多选题

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这段话应理解为( )。

  • A.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 B.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 C.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
  • D.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查看答案
单选题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_______。

  • A.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
  •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