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给定资料2”,阐述划线句子“城市的水系就像城市的指纹”的意思。
要求:(1)准确、全面、有逻辑性;(2)不超过200字。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
这句话是指城市的水系代表了城市独有的特色。
因为城市的水系可以看出城市管理者的抱负,并具有诸多美学功能:1.有自然美,是最美好的,生态文化的公共空间。2.有动态美,是流动活水,能消化污染,养育生物。3.有人文美,是文化载体,蕴蓄城市,提升灵气。4.有和谐美,是整体复合的系统。
因此,应贯彻落实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城市发展模式,提升决策者的美学修养和情操,将美学功能凝聚在城市水系治理方案,营造美丽城市。(198字)
【导航】
切准本题为观点理解类,应按照1.观点是什么,2.观点为什么正确,3.怎么办才能实现观点等三步走的答题步骤。
答题技巧。
1.紧抓换线句子所在段落。第一和第二题都是参考第2个给定资料,此类题目极容易出现两个答案内容的重叠。一旦大量重叠,就说明考生没有精准把握作答要求。如本题极容易将功能作为答案,实际上本题的答案主要出自划线句子所在段落。
2.参考划线句子所在段落的句式。如本题中为与原文中“人文美、动态美、和谐美”保持句式统一,创造出一个自然美。
3.不能随意扩大换线句子内涵,应根据上下文精准定义划线句子观点内涵与外延。如本题中,实际上指纹除了独一无二的识别工具的特点,还具有遗传性、不变性,还能增大摩擦力,减少伤害。以上几个特点虽然都能够与城市水系找到连接点,但是基于“城市的水系就像城市的指纹。”这句话源自于“城市的特色离不开城市的水系,城市的水系就像城市的指纹。”,以及根据这句话的上下文可知,“城市的指纹”重点讲述的是城市的特色,因此考生不便根据自身知识储备,贸然扩大答题内涵。
【评分标准】
1.这句话是指城市的水系代表了城市独有的特色。(2分)
2.城市的水系可以看出城市管理者的抱负,并具有诸多美学功能。(1分)
3.有自然美,是最美好的,生态文化的公共空间。(1分)
4.有动态美,是流动活水,能消化污染,养育生物。(1分)
5.有人文美,是文化载体,蕴蓄城市,提升灵气。(1分)
6.有和谐美,是整体复合的系统。(1分)
7.应贯彻落实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城市发展模式,提升决策者的美学修养和情操。(1分)
8.将美学功能凝聚在城市水系治理方案,营造美丽城市。(1分)
9.逻辑表达。
10.错别字三个字扣一分。
【X公答案】
这句话谈的是城市的水系代表了这个城市的独有的特色。
1.城市因水而生,城市的历史沉淀在其水系中。
2.城市因水而见,因水而具有灵气。
3.水系成为城市承载生态和文化功能的公共空间。
4.水系和城市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5.水系与当地生物圈和人们的乡土情感密切相连。
6.水系有人文美,是文化的载体,看到城市管理者的抱负。
1.山水治理思路由管理者的美学修养思路和情操决定。如果没有,就难免会对历史文化遗存的水生态的建设性破坏。
2.管理者将美学功能融合在治理方案中,才能成就城市水系之美。
(227字)
【X图答案】
“城市的水系就像城市的指纹”是城市水系的功能及城市特色文化的沉淀。城市因水而兴起,水上交通线和防护地带有效结合、廉价消解净化城市污染物、汇聚生物多样性的集中表达、城市的应急救助系统。同时,城市水系是整体复合的系统、是文化的载体,意境美对人的心态进行调节。然而,城市不透水地表面积不断增加,削弱了地表蓄洪、植物拦截和土壤下渗的功能。因此,树立科学发展观,创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城市水系统迫在眉睫。(200字)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本大题为主观题,请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作答,否则一律无效。共25分。)
某地乡镇工作者中存在这一现象:对能够显著拉动GDP增大、增加财政收入的工作,如招商引资、上大项目等高度重视,对公共服务尤其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公益性项目,如环境污染治理、乡村道路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等则重视不够,对上级政府布置的、纳入考核内容的“硬”任务高度重视,而对一些能够满足当地群众需要,但未列入考核体系的“软”任务则重视不够;对容易做,见效快的工作积极去办;对矛盾多,难度大的事则能拖则拖。
当地一位镇长说:“乡镇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资源少,只能抓重点,我们这样做,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1.对镇长的说法作出评析(150-200字),10分。
2.谈谈你对改变上述现象的建议(250-300字),15分。
- 查看答案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英美、德国、日本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明显存在差别,但都比较成功。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有()
-
- A.市场经济运行模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 B.各国应从本国国情出发确定市场运行模式
- C.市场经济运行模式能够改变和决定国情
- D.任何市场经济运行模式都会获得成功
-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正确的有()
-
- A.经济增长必然促进经济发展
- B.经济增长可能促进经济发展
- C.经济发展以经济增长为基础
- D.经济增长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 查看答案
村民甲借乙的摩托车开往外地,途中因违章将丙撞伤,但交通险已不足赔偿,对不足部分的赔偿,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
- A.甲是摩托车驾驶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 B.乙是摩托车所有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 C.甲和乙是利害关系人,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 D.甲和乙对事故发生有过错,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 查看答案
甲村李某一家在耕地承包期内迁入小城镇落户。不久,李某女儿嫁到乙村,但未将户口迁入乙村,根据相关法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李某全家必须将承包经营的耕地交回甲村
- B.李某全家可以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
- C.李某女儿已出嫁,甲村应调整李某家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 D.李某女儿目前还不能在乙村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