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3”中划线句子写道“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这句话内涵丰富。请你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求:(1)准确、全面,逻辑清晰;(2)不超过300字。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观点正确,指的是以水喻道,通过了解水的“至柔性格”来理解中国文化的品格与内涵。
1.“水”的意象指水滋养万物而不争夺的包容性,没有固定形状而能随意变化的可塑性
2.“儒”之“柔”指的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性格,“柔”不是软弱无力,是具有柔顺性,能以柔克刚,不受外界危机影响并克服困难,具有“弱德之美”,善于等待和忍耐,并影响人与自然界、他人打交道的方式,在技术层面表现为不违背自然,而是顺应自然,因势利导,使大自然为人类造福;
3.以水喻道有利于:确立存在论的意向,领会“道”的内涵;奠定道德论,凸显道德的品性。
因此,我们应正确理解“水”,发扬以柔克刚的中华文化品格,与自然和谐相处。
~~~~~~~~~~~~~~~~~~~~~
【解析】
这是一道句子理解题。答题的范围基本圈定在给定资料3中。
划线句子内涵丰富但又略显抽象,谈理解时要细读上下文,尽可能找出更多相关的要点,做到“准确、全面”。具体要求中有“逻辑清晰”一项,提示考生在下笔要梳理好作答结构,不可堆砌要点。
【参考答案要点】
通过水的“柔”这一特性,我们能够更好理解中国文化性格的多维度。“儒”的本意是“柔”,而柔是水最突出的特征,中国文化中常以水喻道,这与传统儒家文化所推崇的品性不谋而合。
“水”是柔弱的,不定形的,但正因如此才包含万千可能。
“儒”字体现国人等待、忍耐的姿态,但并非软弱无力,反而像水一样能够巧妙地适应环境,以柔克刚,这包含了中国人同自然界和他人打交道的智慧。
受传统文化影响,国人更多采取柔性的方式,淡化攻击性,顺势而行,克服困难,利用大自然,造福人类。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本大题为主观题,请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作答,否则一律无效。共25分。)
某地乡镇工作者中存在这一现象:对能够显著拉动GDP增大、增加财政收入的工作,如招商引资、上大项目等高度重视,对公共服务尤其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公益性项目,如环境污染治理、乡村道路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等则重视不够,对上级政府布置的、纳入考核内容的“硬”任务高度重视,而对一些能够满足当地群众需要,但未列入考核体系的“软”任务则重视不够;对容易做,见效快的工作积极去办;对矛盾多,难度大的事则能拖则拖。
当地一位镇长说:“乡镇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资源少,只能抓重点,我们这样做,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1.对镇长的说法作出评析(150-200字),10分。
2.谈谈你对改变上述现象的建议(250-300字),15分。
- 查看答案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英美、德国、日本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明显存在差别,但都比较成功。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有()
-
- A.市场经济运行模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 B.各国应从本国国情出发确定市场运行模式
- C.市场经济运行模式能够改变和决定国情
- D.任何市场经济运行模式都会获得成功
-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正确的有()
-
- A.经济增长必然促进经济发展
- B.经济增长可能促进经济发展
- C.经济发展以经济增长为基础
- D.经济增长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 查看答案
村民甲借乙的摩托车开往外地,途中因违章将丙撞伤,但交通险已不足赔偿,对不足部分的赔偿,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
- A.甲是摩托车驾驶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 B.乙是摩托车所有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 C.甲和乙是利害关系人,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 D.甲和乙对事故发生有过错,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 查看答案
甲村李某一家在耕地承包期内迁入小城镇落户。不久,李某女儿嫁到乙村,但未将户口迁入乙村,根据相关法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李某全家必须将承包经营的耕地交回甲村
- B.李某全家可以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
- C.李某女儿已出嫁,甲村应调整李某家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 D.李某女儿目前还不能在乙村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