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程研究员带了五年的学生晓阳即将博士毕业,但他拒绝了老师继续“读博士后”的安排,选择去当一名中学老师。晓阳一直重复着一条理由:“做研究太累,没兴趣,不想做了。”对学生的这个选择,程研究员异常心痛,他认为,这个学生“天生就是做科研的材料”。为此,他在博客上写下了3000多字的长信,最后的结尾是:“现在的我,是又一次‘哀莫大于心死’。”

这封信引发了巨大反响,“博士逃离科研选择去当中学教师”一时间走进了大家的视线,成为热议话题。下面是某网站收集到的各方观点:

北京某著名高校教师H:程研究员是老一代的知识分子,他更重视为国家培养人才,强调奉献精神。晓阳是新一代青年人,更强调个人的价值和兴趣,这应该是时代的进步。而且晓阳表示对科研没有兴趣,只有兴趣作为原始推动力才能在科研方面走得更远。

北京某著名高校教授Z:我们每天都在被人诟病,科研创新能力差,出不了真正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解决不了科研难题。可是看看我们的教育现状,过分务实和名利化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让我们陷入了恶性循环,具有潜质的好苗子不断地主动或者被动地逃离。

著名教育和文化学者Y:放弃科研也许跟老师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有关,学生被逼得太紧或者压力太大。学生去当中学老师,是想换个环境放松自己,或许有一天,他还会发觉学术界的好,回到学术界。

网友A:这些年的人才高消费现象太多了,“大学生竞聘掏粪工”“硕士生争当清洁工”,国家和学校对名牌大学研究生的培养投入不菲,这些人却因为种种原因放弃所学专业,这是对高等教育公共资源的浪费……

网友B:中科院博士逃离科研选择当中学老师,我觉得也是一个经济理性选择。先不说喜欢不喜欢科研,至少,中学老师的收入未必比从事科研少。尤其是对于刚起步的博士来讲,在起步阶段,手里没有项目,天天做的都是很辛苦的工作,而科研本身要求又极高。

网友C: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全球学术界大浮躁大跃进的年代,这种浮躁的背后,其实是科研人员待遇的普遍低下。待遇低了,那么人们就只好玩各种短平快的招数来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无论是离开学术界去企业,还是留在学术界发大量论文拿奖金,都是如此。

“给定资料1”中谈到,“博士生逃离科研选择去当中学教师”的现象引发了社会热议。请你参考给定资料,对这一现象进行评析。(20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透彻,不超过300字。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2015年山东省公考《申论》真题(C类)

1.明确题型:“评析”二字明确题目为典型综合分析题目,现象类评价型综合分析类型要求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思路作答。答案提取遵照“材料至上”原则,尊重材料原文原句。

2.明确思路:“是什么”结合材料和题干点明观点;“为什么”分析题干内容,在材料中找寻与之相关的理由,常规为问题、原因、影响等;“怎么办”落实对策,提出建议。综合分析题目要求重分析轻对策,所以在字数受限情况下,分析部分突出多写,对策简化略写。

3.梳理材料:题目要求结合材料5,由材料5分析可知现阶段我国科研队伍人才流失出走的现状。材料中以引用多个权威观点组成,观点两极分化,支持和反对皆存在。因此“是什么”得出观点“辩证看待”,“为什么”梳理双方观点内容总结,体现当下问题;“怎么办”提出对策,由于材料较短,对策没有直观体现,因此对策需要逐个反推,简化略写。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历年真题,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省部)

  • A.如上图所示
  • B.如上图所示
  • C.如上图所示
  • D.如上图所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建国以来第一个获特等发明奖的科学家是( )。

  • A.钱学森
  • B.邓稼先
  • C.袁隆平
  • D.李四光
查看答案
单选题

3566355

  • A.4899488
  • B.3272733
  • C.4364366
  • D.3776488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用“气候,道路,疲乏,幸福,灯泡”等词,编一个故事。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用“发展,诚信,事业,智慧,小康”等词,编一个故事。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