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小张说阅读应该短、频、快,小李则坚持应当注重深度阅读,你怎么看?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现代社会正处于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无时无刻的不在影响和改变着大家的生活习惯。阅读也是如此,人们阅读的方式逐渐从深度阅读向短、频、快的碎片式阅读转变,到底应该如何阅读也屡次成为网络争论的话题。对于这个论题,我认为两种阅读方式应该兼而有之、相辅相成,不能有所偏废。(背景简介,引出下文的论证)

碎片式阅读具有短频快的特征,这种阅读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和影响,一部手机就可以带你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不需要有专门的书籍、书桌、大段的时间、安静的环境等。哪怕是一分钟的时间,也能背几个单词或是看一段心灵鸡汤,亦或是掌握一些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正是得益于此,碎片式阅读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才得到许多人的青睐。

深度阅读不管是对阅读者还是对外部条件都要求很高,阅读者必须要潜心静气、全神贯注的沉浸在阅读氛围当中,常常需要有大段整片的时间和相对安静的环境。虽然阅读门槛较高,但是随之而来的好处也很多。比如说读者在深度阅读的时候必须进行思考、推演、分析、对比,这种思考的过程无疑对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鉴赏能力都有很好的锻炼作用,并且能在阅读过后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认为,其实这两种阅读方式本无对错、好坏之分。因为,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新知识、新技术又不断井喷,尤其是年轻人群体更需要学习和储备足够的知识和技能,这就必须要我们向碎片式阅读方式转变和妥协,这就好比人类为了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对自身做出调整和改变一样。如果一味强调深度阅读,必然会导致我们虽然有所擅长,但是却会有越来越多的知识短板,势必会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影响,所以说一味否定碎片阅读是不现实的。但是,更加值得我们警惕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手机党、低头族,快餐式、碎片式的浅阅读几乎成为他们唯一的阅读方式,长期缺乏深度阅读、经典阅读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慢慢丧失逻辑推演、分析论证、艺术鉴赏的能力,面对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掌握的知识也会被很快地遗忘掉,就好像一个人虽然每天吃的很多,但是能够吸收的养分却少之又少。

因此,我们应该对两种阅读方式取长补短、合理利用,有碎片化的时间要充分利用,广泛涉猎、厚积薄发,提升自己的阅读品味,不要为了娱乐新闻、八卦新闻耽误自己太多时间、精力。同时也不能忘记深度阅读、经典阅读,要定期抽出整段时间进行深度阅读,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只有两者结合,才能适应时代要求,成为一名有知识的人。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历年真题,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省部)

  • A.如上图所示
  • B.如上图所示
  • C.如上图所示
  • D.如上图所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我们无法确切地________,五千多年前的阳光如何照耀在九州大地上。但我们知道,五千多年前的阳光曾照耀在华夏东南一隅________的大江上,那里有巨大的鱼类从海洋游入江河;照耀在草木________的天目山脉上,在那里,人类已经走向了有秩序的玉帛王国。

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 A.了解 奔腾 浓重
  • B.洞悉 浩瀚 葳蕤
  • C.知悉 奔驰 广袤
  • D.获知 浩大 蕃庑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假设个人出版著作所得稿费纳税方法如下:(1)稿费不超过800元不纳税;(2)超过800元但不超过4000元的部分纳税10%;(3)超过4000元的部分纳税15%。已知张教授出版一部著作,纳税620元,则张教授的这笔稿费是多少元?

  • A.9000
  • B.8000
  • C.7000
  • D.6000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李强家的钟走时正确,但显示时间被调错了,某天上班出发时,家里的钟显示时间为8:04,到达办公室恰好是北京时间8:00,下班时间李强于北京时间17:00准时离开办公室,到家时发现家里的钟显示的时间为17:30,如果李强上、下班所用时间相同,则他从家到办公室需要多少分钟?

  • A.13
  • B.14
  • C.15
  • D.16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某商品按定价销售时,每件可获利45元,按定价的八五折销售8件的利润与在定价基础上降价35元销售12件的利润相同,则此商品的成本为多少元?

  • A.155
  • B.165
  • C.175
  • D.185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