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对于中考各项加分政策落实不好,调查民意发现只有6%的人支持,你怎么看?(选自2016年吉林公务员面试真题)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加分最早源于招生中的干预调整政策。核心目的有二,第一,就是调整惟分数评价人的不合理,最早都是对特长的加分,比如体育、文艺、发明创造、竞赛等等;第二,就是从社会公平正义角度出发,对一些需要照顾的社会群体与阶层进行干预。比如少数民族、英模子女等等。

  

  这一良好初衷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偏差,一方面是加分项目泛滥,加分政策成了一个框,什么都向里面装,甚至在一些地方的中考加分项目中,连招商引资也成为加分的理由与项目,加分的项目与受惠人群不断扩大,受惠人数与比例迅速扩大。本来“连冰鞋都踩不稳”,却一路过关斩将,成为花滑“二级运动员”;本来一直是汉族人,在中考前却忽然宣布自己是“回族”……各地中考加分丑闻的曝光,这个本就“敏感”的话题,再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对于中考各项加分政策落实不好,民意调查得不到支持,根本反应了社会上中考乱加分的现象。对于这一现象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应进行及时调整。

  

  如此多的种类,如此大规模的加分人数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第一、造成社会不公平,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出现了徇私舞弊的情况,与初衷背道而驰。

  

  第二、功利化严重,在加分过程中出现很多人为了加分而加分,而不是真正的想提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拨开重重迷雾,我们试图探寻,中考加分乱象的根源在哪里?

  

  第一,政策制度存在缺陷:根源在于操作不透明而滋生的弄虚作假和决策不科学导致的加分项目不合理,但根本问题还在加分本身,政策规范性(特别是防止舞弊)、科学性不够。是否应该加分,哪些可以加分,哪些走优先录取,以及加分的操作和审核、责任追究等没有严格的规范流程。

  

  第二,监督不到位:没有一个权威的第三方监督机构,无法监督、遏制其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徇私舞弊问题。

  

  第三,应试教育制约:唯分数论的社会风气让中考加分不堪重负,这也使得一些原本出发点良好的中考加分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变形走样,引起学生和家长的不满。

  

  对于这一问题从以下几方面解决:

  

  第一,完善加分政策制度:加分项目要回归育人和评价的原点,就必须精简、规范、论证听证,阳光操作,确保公正性。确保中考加分政策执行不走样,必须从政策制定、措施设计,到程序步骤、操作规范都予以明确规定。在具体政策制度制定时,要广泛征求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尽可能照顾到最广大的人民利益;要制定详细的操作程序规范,使加分操作的每一步都具备“可追溯性”,都明晰可查,过程透明。

  

  第二,加大监督: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如何改革、保留多少、如何加分等,应当有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建议提高中考加分政策的决策权力,加分政策的方案应提交省人大审议和决定。应建立全方位的监督制度,审查加分考生的资格,对加分考生进行公示。不但要有党的监察机关监督,还要有社会监督和媒体监督。

  

  第三,在现行的加分项目尚来不及进行评估和清理的情况下,如何保障考生有相对公平的环境?说到底,还是要改变应试教育的大环境,积极推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改变‘唯分数论’的社会风气,如此加分乱象才能得到根治。

  

  第四,对于各种舞弊行为要严加惩处,不仅要对舞弊部门给予严厉处罚包括刑罚,对舞弊考生也不能仅仅是取消加分资格,需要采取更严厉措施,让他不敢去走歪门邪道,提高舞弊的成本。

  

  对于中考加分应适当、适度、具体可行,并进行量化,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让教育更加公平。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历年真题,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省部)

  • A.如上图所示
  • B.如上图所示
  • C.如上图所示
  • D.如上图所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建国以来第一个获特等发明奖的科学家是( )。

  • A.钱学森
  • B.邓稼先
  • C.袁隆平
  • D.李四光
查看答案
单选题

3566355

  • A.4899488
  • B.3272733
  • C.4364366
  • D.3776488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用“气候,道路,疲乏,幸福,灯泡”等词,编一个故事。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用“发展,诚信,事业,智慧,小康”等词,编一个故事。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