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
患者,女,32岁。
4天前与人发生口角后感觉上腹部疼痛,次日疼痛转移至右下腹部,疼痛剧烈,并逐渐加重,伴恶心呕吐,发热,纳呆,小便可,大便秘。
查体:T38.5℃,P98次/分,R22次/分,BP130/85mmHg。神志清楚,表情痛苦,心肺未见明显异常,右下腹麦氏点有压痛及反跳痛,并可扪及一触痛包块,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辅助检查:WBC17.5×10/L,N0.85;B超示右下腹部6.8cm×9.0cm不均匀杂乱的
低回声包块,后壁回声增强,诊断为阑尾脓肿。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相鉴别。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一、西医诊断依据
(1)转移性右下腹痛4天。
(2)BP130/85mmHg,神志清楚,表情痛苦,心肺未见明显异常,右下腹麦氏点有压痛及反跳痛,并可扪及一触痛包块。
(3)WBC17.5×10/L,N0.85;B超示:右下腹部6.8cm×9.0cm不均匀杂乱的低回声包块,后壁回声增强,诊断为阑尾脓肿。
二、西医鉴别诊断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溢液可沿升结肠旁沟流至右下腹,很似急性阑尾炎的转移痛,但病人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病史,检查时除右下腹压痛外,上腹仍具疼痛和压痛,腹壁板状强直和肠鸣音消失等腹膜刺激症状也较明显,如诊断困难,可行诊断性腹腔穿刺,加以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 脾胃受损,导致肠道功能失调,传导失司,糟粕积滞,生湿蕴热,使气血不和,积于肠道故见右下腹部,疼痛剧烈,并逐渐加重,伴恶心、呕吐,发热,纳呆;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均为湿热壅滞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 脾胃受损,导致肠道功能失调,传导失司,糟粕积滞,生湿蕴热,使气血不和,积于肠道。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急性阑尾炎。
2.中医疾病诊断 肠痈。
3.中医辨证诊断 湿热壅滞。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 通腑泄热,利湿解毒排脓。
2.所选方剂名称 大柴胡汤合大黄牡丹汤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大黄10g、丹皮10g、桃仁12g、冬瓜仁30g、芒硝6g、红藤30g、紫花地丁15g、连翘15g、乳香6g、没药6g、薏苡仁30g、败酱草15g、白花蛇舌草30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 清淡饮食,忌辛辣油腻。
2.诊断明确后应早期外科手术治疗。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的保存期是
-
- A.6个月
- B.1年
- C.2年
- D.3年
- E.4年
- 查看答案
下列不符合1型糖尿病特点的是( )。
-
- A.容易发生酸中毒
- B.常伴有胰岛素抵抗
- C.罕见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
- D.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减低
- E.对胰岛素敏感
- 查看答案
胫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达到解剖复位,半年后骨折仍未愈合,最可能原因是( )。
-
- A.内固定强度不足
- B.骨折处血液循环差
- C.未到愈合时间
- D.未配合药物治疗
- E.功能锻炼不够
- 查看答案
麻醉药品处方的保存期是
-
- A.6个月
- B.1年
- C.2年
- D.3年
- E.4年
- 查看答案
肛裂的典型表现是( )。
-
- A.肛周暗紫色圆形肿块、有压痛
- B.肛周湿疹或溃疡
- C.无痛性便血
- D.肛周皮肤可见红色乳头状突起,挤压时有脓性液体渗出
- E.疼痛、便血、便秘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