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一列运载有毒化学品的列车在美国俄亥俄州东部脱轨引发大火,当地应急部门对所装载的有毒化学物质氯乙烯进行“受控释放”操作,随后当地居民出现腹泻、咳嗽、眼睛红肿等症状。对此,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 A.氯乙烯是一种危险的化学品,在室温下,它是一种绿色、易燃的有毒气体
- B.当地居民出现的腹泻、咳嗽等症状是短时间内接触高浓度的氯乙烯而引起的急性中毒反应
- C.氯乙烯在光照、受热的条件下会快速分解,很少会在环境中长期残留,也不会在人体中长期富集
- D.通过大气环流或者飘散,此次泄漏事故直接影响我国的空气质量和人群健康的可能性较小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科技常识。A项错误,氯乙烯,又名乙烯基氯,化学式是。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氯乙烯在1类致癌物,氯乙烯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有醚样气味的易燃易爆气体。B项正确,氯乙烯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短期内吸入高浓度氯乙烯气体,会对中枢神经系统呈现麻醉作用,人体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胸闷、乏力等症状。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患者可发生昏迷、抽搐,甚至造成死亡。C项正确,氯乙烯在光照、受热的条件下会快速分解,很少会在环境中长期残留。人如果暂时性地接触到了氯乙烯,也可以很快排出体外,不会在人体内长期富集。但事故现场的氯乙烯在燃烧时会产生光气、氯化氢甚至“二噁英”等有害物质,这些产物一旦渗透到水体、土壤中,则很难自然降解消除。D项正确,为防止可能引起的爆炸,当地应急部门做了两件事:一是紧急疏散方圆数公里内的数千名居民;二是将火势控制在受控燃烧范围内,在监控下逐步释放燃烧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几天后,当地部门认为,疏散区内外的空气已恢复到正常水平。总体上说,通过大气环流或者飘散,此次泄漏事故直接影响我国的空气质量和人群健康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在将来一段时间里,我们需要考虑暂缓进口当地附近区域内的农产品等相关物品。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所体现的哲理是()。
-
- A.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 B.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
- C.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 D.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 查看答案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恩格斯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 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 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社会意识形式中的非意识形态部分的是()。
-
- A.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
- B.技术科学、哲学、艺术
- C.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 D.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 查看答案
《蒙娜丽莎》这幅画,在儿童眼里看到的是母爱,在情侣眼里看到的是甜蜜,在朋友眼里看到的是真诚。这说明()。
-
- A.人的理性指导着感性
-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 C.理性认识可以离开感性认识
- 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 查看答案
“有信路路畅通,无信寸步难行”主要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 B.意识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