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某辩论节目讨论了“大学生刚毕业,生活很拮据,父母愿意让我啃老,我该不该啃老?”的话题,其中,某经济学家认为:大学生应该选择啃老。因为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此时的社会经验,工作技能以及人脉都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工资收入可能还不足以支撑我们基本的生活和更好的职业发展,这时候选择接受父母的帮助,是维持基本生活,并实现自身价值提升的快速且有效的方法。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经济学家观点的是:
- A.如果毕业后拮据,就选择了啃老,那么结婚以后、生孩子以后也会拮据,而父母将无力承担
- B.没有真正养不活人的工作,只不过是过得艰苦一点而已,艰苦的生活环境有利于锻造吃苦耐劳的精神
- C.啃老会增加父母的负担,拉低父母的生活水平,甚至严重影响父母安度晚年
- D.父母在经济上的帮助,对实现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上的提升未必真的有用,反而会让这些大学生养成依赖心理,丧失斗志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削弱”,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大学生应该选择啃老。
论据:因为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此时的社会经验,工作技能以及人脉都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工资收入可能还不足以支撑我们基本的生活和更好的职业发展,这时候选择接受父母的帮助,是维持基本生活,并实现自身价值提升的快速且有效的方法。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是通过举结婚后、生孩子后也会拮据的例子来做类比,想达到质疑的效果,但实质上已经脱离了题干“大学刚毕业”的范围,属于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增加反向论据。强调吃苦耐劳更有利于成功,但没有探讨啃老能不能提升自我,力度较弱。
C项:增加反向论据。从会影响父母水平的角度提出了质疑,但依旧没有探讨啃老能不能提升自我,力度较弱。
D项:切断联系。题干之所以得出应该啃老的观点是基于啃老这种方式能达到提升自我的效果,而D选项否定了两者间的必然联系,认为啃老也不一定能达到提升自我的效果,甚至可能养成过度依赖。
第四步,强度比较。
切断联系力度强于增加反向论据,故选D。
因此,选择D选项。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这句话未必准确,因为( )。
-
- A.事物的发展需以条件为前提
- B.事物的本质不以时间为转移
- C.事物的质变是从量变开始的
- D.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查看答案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 A.如上图所示
- B.如上图所示
- C.如上图所示
- D.如上图所示
- 查看答案
体验营销是指企业采用让目标顾客观摩、聆听、尝试、试用等方式,使其亲身体验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让顾客实际感知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或性能,从而促使顾客认知、喜好并购买的一种营销方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采用了体验营销方式的是( )。
-
- A.某美容公司举办了一场以“亲子教育”为主题的消费者联谊会,把“为消费者着想”的经营理念传递给潜在的客户
- B.某服装公司邀请批发商参加其产品推广介绍会,在会上安排了表演、小竞赛、新产品试用等活动
- C.某公司为维护行业领军地位,多次举办全国性的行业讨论会,邀请其部分消费者参与研讨
- D.某化妆品公司先打开国外市场,树立国际品牌形象,然后在国内以电视购物的方式传播销售,逐步占领国内市场
- 查看答案
作为领导干部,对下岗职工的生活决不能_______。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A.掉以轻心
- B.熟视无睹
- C.漠不关心
- D.无动于衷
- 查看答案
没有争议的行为,肯定不是创造;没有争议的人物,肯定不是创造者。任何真正的创造都是对原有模式的背离,对社会适应的突破,对民众习惯的挑战。如果眼巴巴地指望众人理解,创造的纯粹性必然会大大降低。平庸,正在前面招手。通过文段,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
- A.任何新的事物在一开始总是会受到质疑
- B.伟大的创造不需要乞求所有人的认可
- C.不要因为害怕被别人误会而等待理解
- D.只有勇于坚持自我打破常规的人才能开创一番事业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