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形式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体验感知和认知方式,因此语言的结构特别是语法结构跟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具有相当程度的相似。象似性原则主要有三种:(1)顺序象似性。先发生的事先说,后发生的事后说。(2)距离象似性。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紧密,则其语词距离也相近,否则就较远。(3)数量象似性。客观事物数量的多少与语言单位数量的多少相对应。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我的父亲”可以说成“我父亲”,“我的桌子”则不可以说成“我桌子”,体现了距离象似性
- B.《论语·季氏》中提到的“虎兕出于柙”符合顺序象似性
- C.“猴子跳在马背上”和“猴子在马背上跳”符合顺序象似性
- D.英语“book”(书,单数)和“books”(书,复数)、汉语“人”和“人人”体现了数量象似性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1)顺序象似性:先发生的事先说,后发生的事后说;
(2)距离象似性: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紧密,则其语词距离也相近,否则就较远;
(3)数量象似性。客观事物数量的多少与语言单位数量的多少相对应。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客观上父亲与我的关系紧密程度大于桌子与我的关系紧密程度,所以父亲和我的距离比桌子和我的距离近,符合距离象似性,正确;
B项:“虎兕出于柙”(虎兕从柙中出来),柙应该在出之前,不符合“先发生的事先说,后发生的事后说”,不符合顺序象似性,错误;
C项:“猴子跳在马背上”(猴子先跳,然后到达马背)、“猴子在马背上跳”(猴子先已站在马背上,然后再跳),符合顺序象似性,正确;
D项:book和人都是数量少,books和人人都是相对数量多的,符合数量象似性,正确。
因此,选择B选项。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这句话未必准确,因为( )。
-
- A.事物的发展需以条件为前提
- B.事物的本质不以时间为转移
- C.事物的质变是从量变开始的
- D.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查看答案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 A.如上图所示
- B.如上图所示
- C.如上图所示
- D.如上图所示
- 查看答案
体验营销是指企业采用让目标顾客观摩、聆听、尝试、试用等方式,使其亲身体验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让顾客实际感知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或性能,从而促使顾客认知、喜好并购买的一种营销方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采用了体验营销方式的是( )。
-
- A.某美容公司举办了一场以“亲子教育”为主题的消费者联谊会,把“为消费者着想”的经营理念传递给潜在的客户
- B.某服装公司邀请批发商参加其产品推广介绍会,在会上安排了表演、小竞赛、新产品试用等活动
- C.某公司为维护行业领军地位,多次举办全国性的行业讨论会,邀请其部分消费者参与研讨
- D.某化妆品公司先打开国外市场,树立国际品牌形象,然后在国内以电视购物的方式传播销售,逐步占领国内市场
- 查看答案
作为领导干部,对下岗职工的生活决不能_______。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A.掉以轻心
- B.熟视无睹
- C.漠不关心
- D.无动于衷
- 查看答案
没有争议的行为,肯定不是创造;没有争议的人物,肯定不是创造者。任何真正的创造都是对原有模式的背离,对社会适应的突破,对民众习惯的挑战。如果眼巴巴地指望众人理解,创造的纯粹性必然会大大降低。平庸,正在前面招手。通过文段,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
- A.任何新的事物在一开始总是会受到质疑
- B.伟大的创造不需要乞求所有人的认可
- C.不要因为害怕被别人误会而等待理解
- D.只有勇于坚持自我打破常规的人才能开创一番事业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