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7-10题

汉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呢我认为,这可以以西安半坡村遗址距今的年代为指标。半坡村遗址的年代,距今有6 000年左右。我认为这也就是汉字发展的历史。

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以红质黑纹的彩陶为其特征。其后的龙山文化,则以薄质坚硬的黑陶为其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和器物上的花纹判然不同。黑陶上也有这种刻画,但为数不多。刻画的意义至今虽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如花押或者族徽之类。我国后来的器物上,无论是陶器、铜器或者其他成品,有“物勒工名”的传统。特别是殷代的青铜上有一些表示族徽的刻画文字,和这些符号极相类似。由后以例前,也就如由黄河下游以溯源于星宿海,彩陶上的那些刻画记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彩陶上的花纹。结构虽然简单,而笔触颇为精巧,具有吸引人的魅力。其中有些绘画,如人形、人面形、人着长衫形、鱼形、兽形、鸟形、草木形、轮形(或以为太阳)等,画得颇为得心应手,看来显然在使用着柔软性的笔了。有人以为这些绘画是当时的象形文字,其说不可靠。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但这些图形,就其部位而言,确是花纹,而不是文字。

在陶器上既有类似文字的刻画,又有使用着颜料和柔软性的笔所绘画的花纹。不可能否认在别的质地上,如竹木之类,已经在用笔来书写初步的文字,只是这种质地是容易毁灭的,在今天很难有实物保留下来。如果在某种情况之下,幸运地还有万一的保留,那就有待于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发掘和幸运地发现了。

总之,在我看来,彩陶和黑陶上的刻画符号应该就是汉字的原始阶段。创造它们的是劳动人民,形式是草率急就的。

下列几种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了通过阅读判断信息正误的能力。

文中对彩陶和黑陶上的刻画的意义都没有阐明。A项从文中最后一段说“彩陶和黑陶上的刻画符号应该就是汉字的原始阶段”可以得出;C项从第四段可以得出;D项从“我国后来的器物上,无论是陶器、铜器或者其他成品,有‘物勒工名’的传统”可以得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民贫则奸智生,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生于匮不足;匮不足之所生,生于侈;侈之所生,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①,为国之急也。不通于若计者,不可使用国。故曰:入国邑②,视宫室,观车马衣服,而侈俭之国可知也。

(节选自《管子·八观》)

【注】①侈泰:奢侈无度。②国邑:国都。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民贫则奸智生,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生于匮不足;匮不足之所生,生于侈;侈之所生,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①,为国之急也。不通于若计者,不可使用国。故曰:入国邑②,视宫室,观车马衣服,而侈俭之国可知也。

(节选自《管子·八观》)

【注】①侈泰:奢侈无度。②国邑:国都。

“奸智生”“邪巧作”指的是什么?作者认为其根源是什么?(6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民贫则奸智生,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生于匮不足;匮不足之所生,生于侈;侈之所生,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①,为国之急也。不通于若计者,不可使用国。故曰:入国邑②,视宫室,观车马衣服,而侈俭之国可知也。

(节选自《管子·八观》)

【注】①侈泰:奢侈无度。②国邑:国都。

分别概括文中两次“故曰”所提出的观点。(6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

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日:“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深畏骂焉,骂之亦可儆将来。”翁笑日:“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益窘,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

异史氏日:“甚矣,攘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甚矣,骂者之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

这则小故事,阐发了什么样的道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

国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资治通鉴·周纪四》)

【注】綦:通“极”,指形势极度恶化。

本文主要使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