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周恩来创作“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历史背景是( )。

  • A.双十二事变
  • B.皖南事变
  • C.卢沟桥事变
  • D.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A 项错误,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1936 年12 月12 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谏”,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B 项正确,皖南事变发生于1941 年1 月6 日,是国民党顽固派在新四军军部和所属部队决定北撤到长江以北苏皖敌后地区时精心策划的聚歼新四军部队于泾县茂林地区的一个极其险恶的反动阴谋,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所发动的反共高潮中所犯下的最大的一次罪行。周恩来以极其悲愤的心情在《新华日报》上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和“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揭露“皖南事变”的真相。

C 项错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1937 年7 月7 日,为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夜间日本军队以有己方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调查。遭到中华民国拒绝后,日本军队于7 月8 日凌晨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七七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D 项错误,1927 年4 月12 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此次政变标志着大革命的部分失败,是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同时也宣告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

故正确答案为B。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所体现的哲理是()。

  • A.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 B.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
  • C.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 D.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恩格斯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 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社会意识形式中的非意识形态部分的是()。

  • A.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
  • B.技术科学、哲学、艺术
  • C.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 D.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查看答案
多选题

《蒙娜丽莎》这幅画,在儿童眼里看到的是母爱,在情侣眼里看到的是甜蜜,在朋友眼里看到的是真诚。这说明()。

  • A.人的理性指导着感性
  •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 C.理性认识可以离开感性认识
  • 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有信路路畅通,无信寸步难行”主要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 B.意识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