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某日,段某与林某一同搭乘某写字楼电梯,因段某未正确佩戴口罩将鼻部露出,林某对其进行劝阻。两人发生言语争执。走出电梯后,二人仍争执不休,物业工作人员见状予以调解,但段某仍旧情绪激动,导致心脏病发作,最终抢救无效死亡,关于本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林某的劝阻行为与段某的死亡不具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 B.林某对于段某生命权的侵害具有过失
  • C.如林某事先明知段某患有心脏病,则其对于段某的死亡具有故意
  • D.段某的行为并未危害公共安全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A 项正确,段某的死亡结果是自己情绪激动导致心脏病发作,林某并未实施任何危害行为,劝阻行为目的合法,劝阻方式理性、平和,并无不当,所以林某的劝阻行为与段某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

B 项错误,林某对段某患有心脏病这一事实,并没有事先预见,也没有预见到的可能性,因此对于段某的死亡不存在过失。

C 项错误,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即便林某事先明知其有心脏病,但是主观上并未出于故意刺激或者希望、放任段某死亡的结果。林某的行为属于正常的劝阻行为,主观上不存在过错,因此不具备犯罪故意。

D 项错误,电梯里佩戴口罩是为了防疫安全,不正确佩戴口罩可能导致疫情扩散,危害公共安全。

故正确答案为A。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所体现的哲理是()。

  • A.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 B.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
  • C.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 D.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恩格斯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 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社会意识形式中的非意识形态部分的是()。

  • A.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
  • B.技术科学、哲学、艺术
  • C.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 D.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查看答案
多选题

《蒙娜丽莎》这幅画,在儿童眼里看到的是母爱,在情侣眼里看到的是甜蜜,在朋友眼里看到的是真诚。这说明()。

  • A.人的理性指导着感性
  •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 C.理性认识可以离开感性认识
  • 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有信路路畅通,无信寸步难行”主要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 B.意识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