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黄山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2021年所得 税汇算清缴工作于2022年3月25日结束。2021年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均为零。2021年黄山 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5000万元,利润总额为2350万元,涉及企业所得税的相关交易如下:

(1)黄山公司于2021年1月1日将某自用房对外出租,改为公允价值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当日该房屋的账面 价值为2640万元,累计折旧360万元,无计提减值,预计使用年限为50年,无残值。转换日该房屋的公允价值为 2800万元。2021年12月31日,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2900万元。假定转换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税法相 同,税法2021年税前扣除折旧额60万元。

(2)2021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为3500万元,黄山公司计提了200万元的坏账准备。税法规定,各项资产减值 准备不允许税前扣除。

(3)2021年黄山公司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捐赠用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现金500万元,税法允许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全额扣除。

(4)2021年度黄山公司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180万元。根据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 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5‰。

(5)2021年11月8日,黄山公司因未按照合同发货被甲公司起诉,黄山公司据此确认预计负债120万元。2022年1 月5日,法院判决黄山公司赔偿甲公司145万元,并承担诉讼费3万元。黄山公司不再上诉,并于当日如数支付了赔 款。按税法规定,诉讼损失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 假设黄山公司2021年度不存在其他会计和税法差异的交易或事项,预期未来期间能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 抵减当期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山公司2021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为( )万元。

  • A.40
  • B.25
  • C.80
  • D.65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2900-(2640-60)]×25%=80(万元)。事项①转换后,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800万元,计税基础为2640万元,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额=2800-2640=16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额=160×25%=40(万元)。

借:其他综合收益4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40年末,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900万元,计税基础=2640-60=2580(万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额=2900-2580=320(万元),与转换时相比,新增160万元,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额=160×25%=40(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4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40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留存收益筹资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 A.留存收益筹资可以维持公司的控制权结构
  • B.留存收益筹资不会发生筹资费用,因此没有资本成本
  • C.留存收益来源于提取的盈余公积金和留存于企业的利润
  • D.留存收益筹资有企业的主动选择,也有法律的强制要求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某公司资产总额为 9000 万元,其中永久性流动资产为 2400 万元,波动性流动资产为 1600万元,该公司长期资金来源金额为 8100 万元,不考虑其他情形,可以判断该公司的融资策略属于( )。

  • A.期限匹配融资策略
  • B.保守融资策略
  • C.激进融资策略
  • D.风险匹配融资策略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某公司向银行借款 2000 万元,年利率为 8%,筹资费率为 0.5%,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 25%,则该笔借款的资本成本是( )。

  • A.6.00%
  • B.6.03%
  • C.8.00%
  • D.8.04%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甲因急需用钱,以其价值15000元的相机作抵押,分别向乙借款6000元、向丙借款4000元。甲与乙于1月8日签订了相机抵押合同,双方未办理抵押物登记;甲与丙于1月9日签订了相机抵押合同,双方亦未办理抵押物登记。后因甲无力偿还借款,乙、丙行使抵押权,依法拍卖甲的相机,拍卖所得款9000元。下列关于乙、丙对相机拍卖所得款的分配方案中,正确的是( )。

  • A.乙分得5400元、丙分得3600元
  • B.乙分得6000元、丙分得3000元
  • C.乙分得4500元、丙分得4500元
  • D.乙分得5000元、丙分得4000元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甲公司向乙公司订购一台生产设备,乙公司委托其控股的丙公司生产该设备并交付给甲公司。甲公司在使用该设备时发现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下列关于甲公司权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 A.甲公司有权请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 B.甲公司有权请求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 C.甲公司有权请求乙、丙公司连带承担违约责任
  • D.甲公司有权请求乙、丙公司按照责任大小按份承担违约责任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