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路工程按《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 (2018 年版 ) 签订施工合同。工程招标文件参考资料中提供的用砂地点距工地 4 公里。但是开工后,检查该砂质量不符合要求,承包人只得从另一距工地 20 公里的供砂地点采购。而在一个关键工作面上又发生了 4 项临时停工事件:
事件 1 : 5 月 20 日至 5 月 24 日承包人的施工设备出现了从未出现过的故障;
事件 2 :应于 5 月 27 日交给承包人的后续图纸直到 6 月 8 日才交给承包人;
事件 3 : 6 月 10 日到 6 月 12 日施工现场下了罕见的特大暴雨;
事件 4 : 6 月 15 日到 6 月 18 日的该地区的供电全面中断。
问题:
1 .承包人的索赔要求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2 .由于供砂距离的增大,必然引起费用的增加,承包人经过仔细认真计算后,在业主指令下达的第 3 天,向业主的造价工程师提交了将原用砂单价每吨提高 5 元人民币的索赔要求。该索赔要求是否成立?为什么?
3. 承包人按规定的索赔程序针对上述 4 项临时停工事件向业主提出了索赔,试说明每项事件工期和费用索赔能否成立?为什么?
4 .试计算承包人应得到的工期和费用索赔是多少(如果费用索赔成立,则业主按 2 万元人民币/天补偿给承包人)?
5 .在业主支付给承包人的工程进度款中是否应扣除因设备故障引起的拖期违约损失赔偿金?为什么?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问题 1 :
承包人的索赔成立条件:
( 1 )与合同相比较,已造成了实际的额外费用增加或工期损失。
( 2 )造成费用增加或工期损失的原因不是由于承包人的过失导致的。
( 3 )按合同规定不应由承包人承担的风险。
( 4 )承包人在事件发生后的规定时限内提出了索赔的书面意向通知。
问题 2 :
因供砂距离增大提出的索赔不能被批准,原因是:
( 1 )承包人应对自己就招标文件的解释负责;
( 2 )承包人应对自己报价的正确性与完备性负责;
( 3 )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承包人可以通过现场踏勘确认招标文件参考资料中提供的用砂质量是否合格,若承包人没有通过现场踏勘发现用砂质量问题,其相关风险应由承包人承担。
问题 3 :
事件 1 :工期和费用索赔均不成立,因为设备故障属于承包人应承担的风险。
事件 2 :工期和费用索赔均成立,因为延误图纸属于业主应承担的风险。
事件 3 : 特大暴雨属于双方共同的风险, 工期索赔成立, 设备和人工的窝工费用索赔不成立。
事件 4 :工期和费用索赔均成立,因为停电属于属于业主应承担的风险。
问题 4 :
事件 2 : 5 月 27 日至 6 月 7 日,工期索赔 12 天,费用索赔 12 天 × 2 万 / 天= 24 万元
事件 3 : 6 月 10 日至 6 月 12 日,工期索赔 3 天
事件 4 : 6 月 15 日至 6 月 18 日,工期索赔 4 天,费用索赔 4 天 × 2 万 / 天= 8 万元
合计:工期索赔 19 天,费用索赔 32 万元
问题 5 :
业主不应在支付给承包人的工程进度款中扣除拖期违约损失赔偿金。 因为设备故障引起的工程进度拖延不等于总工期的延误。如果承包人能够通过施工方案的调整将延误的工期补回,不会造成工期延误。如果承包人不能通过施工方案的调整将延误的工期补回,将会造成工期延误。所以,工期提前奖励或拖期罚款应在交工结算时处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根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可以不进行招标的情形是()。
-
- A.受自然环境限制只有少量潜在投标人
- B.需要采用不可替代的专利或者专有技术
- C.招标费用占项目合同金额的比例过大
- D.因技术复杂只有少量潜在投标人
- 查看答案
下列工程中,属于分部工程的是( )
-
- A.既有工厂的车间扩建工程
- B.工业车间的设备安装工程
- C.房屋建筑的装饰装修工程
- D.基础工程中的土方开挖工程
- 查看答案
建设工程项目采用Partnering模式的特点有( )。
-
- A.Partnering协议是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共同签署的协议
- B.Partnering协议是工程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
- C.Partnering模式需要工程建设参与各方高层管理者的参与
- D.Partnering模式强调资源共享和风险分担
- E.Partnering模式可以独立于其他承包模式而存在
- 查看答案
根据《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可被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的情形是( )。
-
- A.跨地区承接业务不备案的
- B.出租、出借资质证书的
- C.设立分支机构未备案的
- D.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资质的
- 查看答案
关于《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特别重大的政府投资项目应实行( )制度。
-
- A.网上公示
- B.咨询论证
- C.专家评议
- D.民众听证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