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罪数形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即便认为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是对立关系,若行为人使用公款赌博,在不能查明其是否具有归还公款的意思时,也能认定构成挪用公款罪
- B.强制猥亵、侮辱妇女致其重伤、遗弃被害人致被害人死亡、虐待被害人致被害人死亡的,均成立结果加重犯
- C.既然绑架后故意杀人的都无须实行数罪并罚,那么,绑架后故意伤害的就更无须实行数罪并罚
- D.故意杀人包含了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罪实际上是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关于A项。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不是对立关系,贪污公款的行为一般也符合挪用公款罪的犯罪构成。在处理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关系的问题上,不能说:"贪污罪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挪用公款罪必须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正确的表述应该是:"挪用公款罪的责任形式是故意,如果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不归还公款的意思),则应以贪污罪论处。"因此,在行为人将公款转移给个人占有时,即使不能查明行为人是否具有归还的意思,也能够认定为挪用公款罪。反之,只要查明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就应认定为贪污罪。故A项正确,当选。
关于B项。结果加重犯必须要具有法定性。换言之,即使结果再严重,但如果没有被刑法明文规定,也不得认定为结果加重犯。根据《刑法》的相关条文,强制猥亵、侮辱妇女,即使致其重伤,也不是结果加重犯;遗弃被害人,即使致使被害人死亡,也不是结果加重犯。但虐待被害人致被害人死亡的,则是结果加重犯。故B项错误,不当选。
关于C项。绑架他人后故意杀害他人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应认定为绑架罪一罪。但是,绑架他人后伤害他人致人轻伤的,则应实行数罪并罚。不能简单机械地认为,既然绑架罪能包容重的故意杀人行为,根据"举重以明轻",自然也就能包容轻的故意伤害行为。故C项错误,不当选。
关于D项。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并非对立的关系,而是包含的关系。确切地说,杀人行为包含伤害行为,杀人故意包含了伤害故意。但是,不能据此就简单地认为,故意杀人罪就是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故意伤害罪是结果犯,其既遂标准是出现轻伤的结果,至于重伤、死亡,则是该罪的结果加重犯。因此,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是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故D项错误,不当选。
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国画大师李某欲将自己的传奇人生记录下来,遂请作家王某执笔,其助手张某整理素材。王某以李某的人生经历为素材完成了自传体小说《我的艺术人生》。李某向王某支付了5万元,但未约定著作权的归属。该小说的著作权应当归谁所有?
-
- A.归王某所有
- B.归李某所有
- C.归王某和张某共同所有
- D.归王某、张某和李某三人共同所有
- 查看答案
张一、李二、王三因口角与赵四发生斗殴,赵四因伤势过重死亡。其中张一系未成年人,王三情节轻微未被起诉,李二在一审开庭前意外死亡。本案依法负有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是:
-
- A.张一、李二
- B.张一父母、李二父母
- C.张一父母、王三
- D.张一父母、李二父母、王三
- 查看答案
张三因涉嫌贪污犯罪被某市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张三逃往美国。某市监察委员会移送某市检察院起诉,某市检察院向某市中级法院提起公诉。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 A.某市中级法院应当将传票和某市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送达张三
- B.若某市中级法院无法将传票和某市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送达张三,不能缺席审判
- C.若某市中级法院缺席审理,张三及其近亲属没有委托辩护人,某市中级法院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张三提供辩护
- D.若某市中级法院依法作出判决后,张三的妻子对判决不服,有权直接向某省高级法院上诉
- 查看答案
张三因涉嫌合同诈骗罪被某县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下列关于侦查行为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
- A.某县公安机关发现张三在县某家银行有一笔存款需要冻结,便去银行办理冻结手续,结果发现该存款已经被邻县检察院冻结.如果合同诈骗案属于主罪,则某县公安机关有权解除邻县检察院的冻结手续
- B.某县公安机关发现张三在县某家银行有一笔存款需要冻结.便去银行办理冻结手续.对张三这笔存款的冻结期限为2年
- C.在B中,某县公安机关对冻结的财产,经查明确实与案件无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通知金融机构等单位解除冻结,并通知被冻结财产的所有人
- D.因特殊原因需延长存款冻结期限的,每次续冻张三存款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年
- 查看答案
张三、李四因涉嫌共同盗窃、聚众斗殴被依法立案侦查,在审查起诉过程中,县检察院对张三决定取保候审,对李四决定监视居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张三和李四未经公安机关批准均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县
- B.张三和李四未经公安机关批准均不得会见他人或者通信
- C.张三和李四都应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身份证件、驾驶证件交检察院保存
- D.张三和李四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重新故意犯罪,公安机关应决定对其予以逮捕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