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提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同时,提出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等内容。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出台“双减”政策的必要性。

(2)作为初中学生。请列举两例你的实际行动参与到“减负”中来。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1)①我国出台“双减”政策。是适应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需要;②旨在规范校外培训市场,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③旨在减轻家长的焦虑和教育培训负担;④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要求;⑤是促进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等。

(2)①澄清对“减负”的误解。正确认识作业的功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业;②养成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③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④明确学习目标,做好学习规划,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⑤利用“双减”腾出的时间,积极参加体自、美育、劳动教有等活动。

解析
暂无解析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森林为什么是“水库” 

朱清科

①农谚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可见,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很早就被人们重视和利用了。实际上,森林的这一功能不仅指拦蓄降水、调节径流、拦洪补枯,还体现于森林各结构层次在产水、净水等方面的具体效应之中。因此,森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②森林通过林冠层、林下灌草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来拦截、吸收、蓄积降水,从而改变降水的分配形式,使其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

③那么,这座森林“水库”是如何自上而下调蓄水源的呢?

④首先,林冠层就像一把大伞,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一部分降水被林冠截留,直接蒸发到大气中;一部分顺着枝叶、树干流到林地,形成树干径流。据统计,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率平均值为11%~34%。

⑤接着,林下灌木与草本也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树叶等森林枯落物也有拦截雨水的作用,能提高林地土壤的渗透能力。

⑥最后,“主角”林地土壤登场,它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林地土壤多孔疏松,透水性强,能蓄积雨水;也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还能增加枯水期流量,推迟枯水期到来时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⑦森林“水库”不仅能够自上而下调蓄水源,还能提高水分生产力。

⑧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大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增加的水分参与森林水分小循环,促进了降水的形成。森林植被的增加还影响到各种降水形态,比如霜、露、雾及雾凇等水平降水,雨、雪等垂直降水。

⑨人们常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事实证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例如,塞罕坝的森林每年为滦河与辽河下游地区蓄积降水、净化水质大约1.37亿立方米。大量研究表明,增加森林植被可以涵养水源,是治理水土流失、助力防风固沙的有效举措,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⑩如此看来,森林真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6、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林冠层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

B.林下灌木与草本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

C.林地土壤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

D.森林植被的增加能影响到霜、露、雾、雨、雪及雾凇等水平降水形态。

7、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

B.使用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小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

C.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

D.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小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引用农谚,引出说明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④段中加点词“主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⑥段中的“主角”指的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林地土壤。

D.本文是总分结构,采用时间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普及了科学知识。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诗人从孤山寺北到贾公亭以西,远眺西湖,见到了春水初涨、云脚与湖面相接的开阔景象。
  • B.中间两联抓住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四种景物,描绘了暮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 C.尾联直抒胸臆,写诗人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 D.全诗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富有画面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博物馆的力量来自哪里呢□主要是来自博物馆丰富多彩的藏品□自然标本、考古遗物、艺术珍品、革命文物……不同类型的藏品记录着自然和人类文明的多元信息,蕴含着提升审美水平、厚植家国情怀、促进文明交流等多种力量。

  • A.”。 ? :
  • B.。” 。 :
  • C.”。 。 、
  • D.。” ?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3月23日下午,第三次“天宫课堂”科普活动如约举行。②神舟十三号的3名航天员向全球观众演示了精心设计的科学实验。③“天宫课堂”激发了全球观众特别是青少年探求科学规律、探索宇宙奥秘。④此次活动让中国科普事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A.第①句
  • B.第②句
  • C.第③句
  • D.第④句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书要学会选择。选择与自然有关的书,以丰富知识;选择与历史有关的书,以_______视野;选择与哲学有关的书,以_______智慧。读书还要善于思考。善于思考,才会有_______;善于思考,才会有取舍。读好书,善读书,才会读有所获。

  • A.开阔 吸收 鉴定
  • B.开辟 吸收 鉴别
  • C.开阔 汲取 鉴别
  • D.开辟 汲取 鉴定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