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沉淀反应为基础,最早应用于检测抗原抗体反应第一阶段的自动化免疫分析技术为
- A.免疫散射比浊分析
- B.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 C.速率散射比浊分析
- D.免疫透射比浊分析
- E.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根据抗原与抗体能在液体内快速结合的原理,70年代出现了微量免疫沉淀测定法,即免疫散射比浊分析。其基本原理是:溶液中的微粒受到光线照射后,微粒对光线产生发生和折射而形成散射光。散射比浊仪是测量入射光遇到质点(复合物)后呈一定角度散射的光量,该散射光经放大后以散射值表示。本题正确答案是A。2.速率散射比浊法是Sternberg(1977年)创建的。光线沿水平轴照射时,碰到小颗粒的免疫复合物可导致光散射,散射光的强度与复合物的含量成正比,亦即待测抗原越多,形成的复合物也越多,散射光就越强。速率散射比浊测定是一种抗原抗体结合的动态测定法。经典的沉淀反应皆在抗原抗体结合完成后进行复合物的定性或定量测定(终点法);若在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高峰(约在1分钟内)测定其复合物形成的速率(速率法),则可达到快速、准确的目的。本题正确答案是C。3.由于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无放射性污染,同时能达到放射免疫测定的灵敏度,而且还具有快速、准确、特异、可自动化等特点,因此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激素、肿瘤标志物、药物浓度及其他微量生物活性物质的测定。本题正确答案是E。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标志着当代护理思想和观念重大变革的是( )
-
- A.社区护理
- B.家庭病床护理
- C.心理护理
- D.整体护理
- E.基础护理
- 查看答案
患者女,PLT电阻抗法结果为59×109/L,光化法结果为10×109/L。若光化学法PLT测定假性减低,可能原因是标本( )。
-
- A.冷球蛋白阳性
- B.白细胞碎片
- C.红细胞对片
- D.血小板卫星现象
- E.甘油三酯
- 查看答案
患者女,PLT电阻抗法结果为59×109/L,光化法结果为10×109/L。若电阻抗法PLT假性增高,可能原因是含( )。
-
- A.小淋巴细胞
- B.巨血小板
- C.血小板碎片
- D.血小板活化
- E.白细胞碎片
- 查看答案
患者女,20岁。16天前在某超市购买一瓶标有“美丽美肤霜”的化妆品,每日化妆时擦拭于面部,一周后面部红肿、皮疹,14天后上肢和胸背部出现严重皮疹、大块水泡和明显渗出,局部皮肤有剥脱,创面护理较好未被感染。询问病史,在此期间患者没有用过其他化妆品,也没有服用过药品。导致此患者发病的机制属于( )。
-
- A.速发型超敏反应
- B.细胞毒性超敏反应
- C.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
- D.迟发型超敏反应
- E.自身免疫反应
- 查看答案
患者女,20岁。16天前在某超市购买一瓶标有“美丽美肤霜”的化妆品,每日化妆时擦拭于面部,一周后面部红肿、皮疹,14天后上肢和胸背部出现严重皮疹、大块水泡和明显渗出,局部皮肤有剥脱,创面护理较好未被感染。询问病史,在此期间患者没有用过其他化妆品,也没有服用过药品。此疾病属于哪一类超敏反应( )。
-
- A.Ⅰ型
- B.Ⅱ型
- C.Ⅲ型
- D.Ⅳ型
- E.Ⅱ型和Ⅲ型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