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论述注意的分配的认知资源加工理论和双加工理论,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认知资源理论和双加工理论是关于注意分配的理论,这两种理论与以往理论(即过滤器理论、衰减理论和完全加工理论)不同,以往理论试图解释注意对信息进行选择的机制,这两种理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释注意,即注意是如何协调不同的认知任务或认知活动。不同的认知活动对注意提出的要求是不相同的。

(1)认知资源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与其把注意看成容量有限的加工通道,不如看做是一组对刺激归类或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能力。这些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对刺激的识别需要占用认知资源,当刺激越复杂或加工任务越复杂时,占用的认知资源越多。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时,新的刺激将得不到加工(未被注意)。该理论还假设,输入刺激本身并不能自动地占用资源,而在认知系统内有一个机制负责资源的分配。这一机制是灵活的,可以受人们的控制,这样人们可以把资源分配到重要的刺激上。

这一理论还区分了两种任务:资料限制任务和智源限制任务。资料限制任务的作业成绩由资料的质量问题所决定,即使分配更多的智源也无法提高作业成绩。而智源限制任务的作业成绩则由分配的智源的多少决定,其作业成绩随着分配智源的增加而上升。

例:对一个熟练的司机而言,开车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他可以毫无困难的一边开车一边和别人交谈。但是当交通非常拥挤时,他就必须小心翼翼的开车,这时他和别人的谈话不得不停下来。

这一理论有效地解释很多注意现象,但是这是一种循环论证。

(2)双加工理论

在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基础上,谢夫林等人进一步提出了双加工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其中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化进行的。这些加工过程由适当的刺激引发,发生比较快,也不影响其他的加工过程。在习得或形成之后,其加工过程比较难改变。而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

例:人们通常可能做好几件事情,如可以一边骑自行车一边看路边的风景,或是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等。在同时进行的活动中,其中一项或多项已变成自动化的过程不需要个体消耗认知资源,因此个体可以将注意集中在其他认知过程上。

意识控制的加工经过大量练习后,有可能变化自动化加工。例如:初学骑车时,需要全神贯注,当经过不断练习,已经熟练掌握这一技能时,就可以边骑车边和别人聊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判断题

我国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专项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MP3(  )。

  • A.为具有最高的压缩比的图形文件的压缩标准
  • B.采用的是无损压缩技术
  • C.是目前很流行的音频文件压缩格式
  • D.为具有最高的压缩比的视频文件的压缩标准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计算机软件是指(  )。

  • A.计算机程序
  • B.源程序和目标程序
  • C.源程序
  • D.计算机程序及有关资料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维护交易安全原则的内容?(  )

  • A.强制主义
  • B.外观主义
  • C.严格责任主义
  • D.短期消灭时效主义
查看答案
问答题

围绕《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课,做一个教案。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