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八年级的一节音乐课上,同学们正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学唱《大海啊,故乡》。这时,在整齐的歌声中冒出了一串口哨声,顿时一阵哄笑,继而在老师琴声的骤停下一片寂静。老师很生气地问:“这么美的音乐,是谁在捣乱?”教室里鸦雀无声。片刻后,大家都左顾右盼地寻找刚才吹口哨的那位同学,并小声议论着,课堂气氛显得紧张而尴尬,老师找不出吹口哨的那位同学,只好继续上课,但是学生和老师都被这个“插曲”影响了心情,马马虎虎地上完了后半堂课。
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案例进行分析并阐述你的观点。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这是一个问题案例,属于对突发事件处理的案例。
(2)在本案例中,老师面对课堂上捣乱的学生,采用了训斥的方式,只是暂时性地对调皮捣乱的学生起到了震慑作用,但是并没有使学生心服口服,最后也只是马马虎虎地结束了这堂课。不仅伤害了师生感情,而且影响了课堂教学。
(3)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不应该采取这样错误的方式,而应该借势引导,比如:“老师听到了刚才有位同学用一种很新颖的方式为乐曲伴奏,老师觉得这位同学的想象力很丰富,我们请他为我们表演一下好吗?大家掌声鼓励!”以这样的方式,调动起所有学生的模仿学习,以鼓励的形式,合理地化解这次课堂突发事件,这样做能将学生们的兴趣调动起来,同时也能增强“捣蛋鬼们”的信心,相信在以后的音乐课堂中,他们会自觉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学习。通过这样的处理,不仅维持住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增强了学生们的自信心。当然,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不是唯一的,而是灵活多样的,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找出最佳的、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才能达到目的,收到良好的处理效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有“泥土诗人”之称的诗人是()。
-
- A.臧克家
- B.田间
- C.艾青
- D.许地山
- 查看答案
将下列各项按所表示年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应是( )。
①不惑②垂髫③花甲④加冠⑤而立⑥古稀⑦半百
-
- A.②④①⑦⑤③⑥
- B.④②③⑥①⑦⑤
- C.⑥⑤③②④⑦①
- D.②④⑤①⑦③⑥
- 查看答案
1931年,一位给人们带来光明的科学家重病的消息牵动着世界人民的心,几十名记者为他守夜。每隔一个小时就对外发布一次消息:“灯”还亮着。这位科学家是( )。
-
- A.瓦特
- B.法拉第
- C.爱迪生
- D.爱因斯坦
- 查看答案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
- A.郡县制
- B.察举制
- C.科举制
- D.行省制
- 查看答案
明朝初年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
- A.增设军机处
- B.采用三省六部制
- C.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 D.设中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