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化输出 提升文化软实力
《易经》曾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是时代发展的荟萃,是社会创造力的源泉,是国际地位软实力的彰显。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化输出的紧迫性越发明显。要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在增强文化创造力、注重文化感召力与增强文化公信力三方面缺一不可。必须同步发力,才能实现加强文化输出与文化软实力的宏伟蓝图。
增强文化创造力,提升文化软实力。“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文化永葆生命活力的关键在于不断创新,不断前进。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文化没有断代留存至今的国家,关键就在于中华文化在不同时代的创造力发挥着重要推进作用。从封建时期儒道释三家文化在不同朝代的调整与不同诠释,到现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与时俱进新、新思想的注入,无一不彰显出我国在文化当面的创造力。绝不拘泥呆板、绝不故步自封、绝不抱残守缺是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所在。
注重文化感召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作为华夏儿女,自小就接受孝悌忠信的文化浸润。逐步完善人格,恪守文化与道德要求。可以说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感召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成为规范国人处世立身的根本。在新时期的今天,文化感召力除了来自传统文化,更来自于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要求。从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到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再到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很好的为今天的国人行为确定标准,表明方向,树立榜样。继续坚定不移,让文化感召力成为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风向标,为文化软实力提供动力支撑。
增强文化公信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公信力是文化繁荣发现的根本要义。对待世界的认知与事物的看法在不同人的心中有不同版本的理解,内在的想法表现为外在就是个人的行动。审美、兴趣爱好可以各有不同,各具特色,但在大是大非的认知上全国人民必须保持高度统一。一次次的港独、台独、疆独事件表现出在国家统一与领土问题上,仍有部分人的认知存在严重偏差。大是大非当面公众的想法容不得一点沙子,必须用公信力来统一思想。一个中国,始终如一。任何分裂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和平年代的爱国正体现在大家对待国家的态度之上。要发挥好文化公信力的作用,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文化在一国的发展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广泛存在于社会的每个角落、每个缝隙、每个时刻。文化创造力、感召力与公信力需要凝聚共识,齐心协力,在新时代新文化新思想的熏陶与浸润下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输出,实现文化复兴。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无解析,请查看标题题目及内容 考试软件 www。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 A.如上图所示
- B.如上图所示
- C.如上图所示
- D.如上图所示
- 查看答案
20世纪是科学家大展宏图的世纪。只要我们稍微想一下就会发现,人类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科学家的参与:从曼哈顿工程到阿波罗计划,从核能发电到信息高速公路等等,无不与科学家的参与有关,所有这些都使我们对科学家充满了敬慕之情。同时,我们也都清楚地知道:从二战后期的原子弹事件到两伊战争,从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南斯拉夫的野蛮轰炸到克隆羊的诞生,从温室效应到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无不涉及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
- A.科学家的不少研究成果是一把双刃剑
- B.告诫人们科学研究成果可能带来灾难
- C.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 D.强调人类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科学家
- 查看答案
政府对公共风险实行管制,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最大特点在于“决策于未知之中”。不确定性的存在,为风险管制的决策与实施增加了难度。鉴于此,风险管制者应该通盘考虑科学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法律因素,忽视其中任何一项因素,都可能导致管制失灵。
上述文字中,作者意在表明()。
-
- A.公共风险管制的重要性
- B.公共风险管制的复杂性
- C.公共风险管制的多变性
- D.公共风险管制的不可控性
- 查看答案
1953年出版的《新华字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白话释义、用白话举例的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尽管这部字典内找不到任何编者的姓名,然而,“新华辞书社”五个字背后,汇集了一批声名卓著的大家:叶圣陶、魏建功、邵荃麟、陈原、王力、吕叔湘……《新华字典》集全国之力编著而成,从国家领导人、学术名家,到广大群众,都倾注了各自的心血。
对这段文字的概括准确的是()。
-
- A.《新华字典》是举全国之力编辑而成的
- B.《新华字典》是名家大师的鼎力之作
- C.《新华字典》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
- D.《新华字典》在我国辞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 查看答案
中国的电视人,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无论手机、网络还是其他移动终端,真正对电视形成挑战的,不是这些实体的机构和渠道,而是在这些媒体环境浸泡之下慢慢嬗变的受众。这些受众,他们也许是电视观众,也许是网民,也许是“手拍暴民”,电视内容从传递到他们身上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脱离了制作者的掌控。这些受众将从电视节目中获得什么样的信息、乐趣和价值观,他们将如何解读、衍生、变造电视节目,都让电视人夜不能寐。文章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
-
- A.电视受众趣味发生变化的原因
- B.电视制作人如何引导受众的审美导向
- C.电视制作如何适应受众趣味的变化
- D.受众如何利用手机、网络等媒体发表见解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