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维护国际秩序的“中国贡献”

不久前举办的第八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来自全球的数百位学者围绕“中国与世界:70年的历程”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观点碰撞中,一个共识格外清晰:中国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日益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愿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鲜明地表达了中国的态度和立场。70年来,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弘扬万隆精神,从“三个世界”的划分到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从倡导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论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中国从未停止对一个更加合理公正的国际秩序的追求和探索,中国人民始终与世界人民真诚相处、守望相助,在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积极为世界和平发展作贡献。

70年来,中国以自己的和平发展,积极回应着“世界如何发展,人类去向何处”的时代命题。回首历史,国际秩序往往建立在中心与边缘、支配与被支配的不平等基础之上。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感叹,“和平总是地区性秩序,从未能建立在全球的基础上”。近年来,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全球再次面临“失序”的风险。是开放还是封闭,是前进还是后退,人类面临新的重大抉择。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越来越多人发现,从中国70年发展的经验中,能找到解开世界治理难题的钥匙。正如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呼吁的,国际社会“应欢迎中国提出的原则和倡议”。

70年来,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不仅改变了“强权即公理”的野蛮逻辑,也刷新了人们对国际秩序的理解和认知。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面对不同国家的不同利益、不同诉求,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面对与其他国家在领土边界问题上的分歧,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面对大国与小国交往时可能出现的不平等现象,提出践行“义利相兼,义重于利”的义利观;面对仍然存在的霸权主义逻辑、零和博弈思维,提出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一系列主张,充分彰显了“以和邦国”“和而不同”“天下为公”的理念和智慧。

70年来,中国提出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的新理念、新方案,超越了传统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为国际政治文明进步带来机遇。当今世界,人类迫切需要培育新的国际政治文明,以克服霸权主义、零和博弈等陈旧理念。从打造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从推动达成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到平衡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在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做出的积极努力,打破了一些人对中国发展“国强必霸”的偏见。中国倡导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等价值观,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一以贯之,更与当今世界对更加合理公正的国际秩序的追求高度一致。

总书记指出,“这100多年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与发展。”回想1935年,在即将抵达陕北时,毛泽东同志就曾写下“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动人诗句。如今,中国对国际秩序的探索与贡献之所以能赢得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认同,就在于契合了各国人民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展望未来,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用智慧和汗水共同浇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梦想。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无解析,请查看标题题目及内容 考试软件 www。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历年真题,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省部)

  • A.如上图所示
  • B.如上图所示
  • C.如上图所示
  • D.如上图所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二十几个小朋友围成一圈,按顺时针方向一圈一圈地连续报数。如果报2和200的是同一个人,那么共有( )个小朋友。

  • A.22
  • B.24
  • C.27
  • D.28
查看答案
单选题

20世纪是科学家大展宏图的世纪。只要我们稍微想一下就会发现,人类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科学家的参与:从曼哈顿工程到阿波罗计划,从核能发电到信息高速公路等等,无不与科学家的参与有关,所有这些都使我们对科学家充满了敬慕之情。同时,我们也都清楚地知道:从二战后期的原子弹事件到两伊战争,从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南斯拉夫的野蛮轰炸到克隆羊的诞生,从温室效应到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无不涉及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 A.科学家的不少研究成果是一把双刃剑
  • B.告诫人们科学研究成果可能带来灾难
  • C.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 D.强调人类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科学家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政府对公共风险实行管制,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最大特点在于“决策于未知之中”。不确定性的存在,为风险管制的决策与实施增加了难度。鉴于此,风险管制者应该通盘考虑科学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法律因素,忽视其中任何一项因素,都可能导致管制失灵。

上述文字中,作者意在表明()。

  • A.公共风险管制的重要性
  • B.公共风险管制的复杂性
  • C.公共风险管制的多变性
  • D.公共风险管制的不可控性
查看答案
单选题

1953年出版的《新华字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白话释义、用白话举例的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尽管这部字典内找不到任何编者的姓名,然而,“新华辞书社”五个字背后,汇集了一批声名卓著的大家:叶圣陶、魏建功、邵荃麟、陈原、王力、吕叔湘……《新华字典》集全国之力编著而成,从国家领导人、学术名家,到广大群众,都倾注了各自的心血。

对这段文字的概括准确的是()。

  • A.《新华字典》是举全国之力编辑而成的
  • B.《新华字典》是名家大师的鼎力之作
  • C.《新华字典》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
  • D.《新华字典》在我国辞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