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践行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以内心宁静,融合人与落花之美;“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以行色匆匆,调和人与山色之美;“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以碧波悠悠,交融人与绿水之美,“天人合一”不止停留在诗句里畅想,美丽城市而要注重在现实中行动。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就是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构建美丽城市探寻可行之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减少环境污染,为美丽城市加“生态安全”分。土地荒漠化的背后,是人类无节制的砍伐;水体富营养的原因,是污水的无节制偷排;大气雾霾重的缘由,是废气的无节制排放。人类以牺牲生态保护为代价的城市建设,无异于是饮鸩止渴,以牺牲环境保护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无异于焚林而猎。故此,要对生态系统进行可持续的修复与改善,强调政府领导,企业修复,动员群众,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也能够保护生态安全,为美丽城市修饰干净容颜。

倡导低碳环保,为美丽城市加“全民参与”分。“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志同道合的参与,也是倡议低碳的关键。一份蚂蚁森林的种树攻略,在点滴能量的汇集中,我们自觉骑行了共享单车,打开了扫码过闸,使用了线下支付,选择了刷证进站,就是有一群怀着共同的低碳理念,为了共同的环保事业,携手并肩,步调一致的人们,在选择绿色生活的同时,也向周围传递着低碳环保的理念。故此,低碳生活是全民参与的倡导所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所垒,也是美丽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

发展能源循环,为美丽城市加“科学发展”分。现代工业生态系统能有效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其实是借古人之智慧,开现代之生面。黄河的泛滥淹没庄稼,冲毁村庄,而宋太祖则下诏广植堤岸树,“堤上,疏植桑拓,可以系牛,牛得凉阴而遂性,堤得牛践而坚实,桑得肥水沃,桑多则蚕壮”,如此,既能满足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也能带来效益的稳步提高,又能实现城市治理的健康持续,这不失为绿色经济的范本。故而,建设美丽城市,就要挖掘产业内在,注重循环利用,仿照自然界生态物质循环的方式,促进现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道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美丽城市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只有做好改善环境、倡导参与和循环能源工作,才能积小成为大成、化量变为质变,以实际行动践行和谐相处之道,铺就生态文明的时代新篇。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无解析,请查看标题题目及内容 考试软件 www。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历年真题,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省部)

  • A.如上图所示
  • B.如上图所示
  • C.如上图所示
  • D.如上图所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20世纪是科学家大展宏图的世纪。只要我们稍微想一下就会发现,人类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科学家的参与:从曼哈顿工程到阿波罗计划,从核能发电到信息高速公路等等,无不与科学家的参与有关,所有这些都使我们对科学家充满了敬慕之情。同时,我们也都清楚地知道:从二战后期的原子弹事件到两伊战争,从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南斯拉夫的野蛮轰炸到克隆羊的诞生,从温室效应到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无不涉及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 A.科学家的不少研究成果是一把双刃剑
  • B.告诫人们科学研究成果可能带来灾难
  • C.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 D.强调人类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科学家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政府对公共风险实行管制,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最大特点在于“决策于未知之中”。不确定性的存在,为风险管制的决策与实施增加了难度。鉴于此,风险管制者应该通盘考虑科学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法律因素,忽视其中任何一项因素,都可能导致管制失灵。

上述文字中,作者意在表明()。

  • A.公共风险管制的重要性
  • B.公共风险管制的复杂性
  • C.公共风险管制的多变性
  • D.公共风险管制的不可控性
查看答案
单选题

1953年出版的《新华字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白话释义、用白话举例的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尽管这部字典内找不到任何编者的姓名,然而,“新华辞书社”五个字背后,汇集了一批声名卓著的大家:叶圣陶、魏建功、邵荃麟、陈原、王力、吕叔湘……《新华字典》集全国之力编著而成,从国家领导人、学术名家,到广大群众,都倾注了各自的心血。

对这段文字的概括准确的是()。

  • A.《新华字典》是举全国之力编辑而成的
  • B.《新华字典》是名家大师的鼎力之作
  • C.《新华字典》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
  • D.《新华字典》在我国辞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国的电视人,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无论手机、网络还是其他移动终端,真正对电视形成挑战的,不是这些实体的机构和渠道,而是在这些媒体环境浸泡之下慢慢嬗变的受众。这些受众,他们也许是电视观众,也许是网民,也许是“手拍暴民”,电视内容从传递到他们身上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脱离了制作者的掌控。这些受众将从电视节目中获得什么样的信息、乐趣和价值观,他们将如何解读、衍生、变造电视节目,都让电视人夜不能寐。文章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

  • A.电视受众趣味发生变化的原因
  • B.电视制作人如何引导受众的审美导向
  • C.电视制作如何适应受众趣味的变化
  • D.受众如何利用手机、网络等媒体发表见解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