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公德失范要双管齐下
【背景链接】
近年来,一些道德失范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多为了个人利益而影响或损害他人利益、公共利益的行为,是典型的缺乏社会公德行为。
【提出观点】
社会公德包括公共规则及公共德性两个层面。治理社会公德失范,需要双管齐下,既要建立社会公共规则,又要重视社会公德教育。
【综合分析】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公共生活和公共交往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是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道德规范。在传统的农业社会时期,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以血缘、地缘等因素连接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熟人关系。由于公共生活和公共交往缺乏,也谈不上社会公德。所以可以将传统社会看做“私德型社会”。
随着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市场经济取代了小农经济,人们社会交往日益频繁,公共生活和公共交往出现,范围逐步扩大,人们对社会公德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但处在转型期的社会,新的社会公共规则还没有建立起来,旧的私德规则依然运行。一些人可能在公共生活中使用私德规则,将公德领域和公共交往私人化,引发公德和私德的矛盾冲突,出现公德失范问题。同时,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十分重私德,更加剧了转型期公德失范现象的产生。虽然社会公德缺失是转型期中国社会必然要经历的阵痛,无法回避,但可以有效减轻。
【参考对策】
首先,建立社会公共规则体系。现代社会公民生活是一种公共生活,公民在公共生活中进行公共交往。公共交往不同于熟人交往的情感性,公共交往是陌生人之间的平等交往、利益交往。鉴于个人存在自我利益至上风险,公共交往必须由公共规则约束个人私欲。同时,社会公共规则必须与法治相结合。作为道德范畴,社会公共规则缺少强制性。一些违背社会公共规则的行为得不到惩罚,充其量是遭受社会舆论谴责,使一些人存在侥幸心理,不断冒险违背社会公共规则。所以,规则执行不能完全建立在人的道德自觉基础上,还必须与法治相结合,对于突破公序良俗底线者,加大法律惩罚力度。
其次,强化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公共规则只是对公民进行外在约束,公民道德建设根本在于培养公民道德素养。社会公德教育从内容来说,既要有社会公共规则教育,培养公民规则意识和公共意识;又要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从对象看,既要面向学校青少年,也要面向社会成人,使公德教育成为贯穿人一生的终身教育。从实施载体看,要完善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教育体系。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无解析,请查看标题题目及内容 考试软件 www。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这句话未必准确,因为( )。
-
- A.事物的发展需以条件为前提
- B.事物的本质不以时间为转移
- C.事物的质变是从量变开始的
- D.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查看答案
体验营销是指企业采用让目标顾客观摩、聆听、尝试、试用等方式,使其亲身体验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让顾客实际感知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或性能,从而促使顾客认知、喜好并购买的一种营销方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采用了体验营销方式的是( )。
-
- A.某美容公司举办了一场以“亲子教育”为主题的消费者联谊会,把“为消费者着想”的经营理念传递给潜在的客户
- B.某服装公司邀请批发商参加其产品推广介绍会,在会上安排了表演、小竞赛、新产品试用等活动
- C.某公司为维护行业领军地位,多次举办全国性的行业讨论会,邀请其部分消费者参与研讨
- D.某化妆品公司先打开国外市场,树立国际品牌形象,然后在国内以电视购物的方式传播销售,逐步占领国内市场
- 查看答案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 A.如上图所示
- B.如上图所示
- C.如上图所示
- D.如上图所示
- 查看答案
作为领导干部,对下岗职工的生活决不能_______。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A.掉以轻心
- B.熟视无睹
- C.漠不关心
- D.无动于衷
- 查看答案
没有争议的行为,肯定不是创造;没有争议的人物,肯定不是创造者。任何真正的创造都是对原有模式的背离,对社会适应的突破,对民众习惯的挑战。如果眼巴巴地指望众人理解,创造的纯粹性必然会大大降低。平庸,正在前面招手。通过文段,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
- A.任何新的事物在一开始总是会受到质疑
- B.伟大的创造不需要乞求所有人的认可
- C.不要因为害怕被别人误会而等待理解
- D.只有勇于坚持自我打破常规的人才能开创一番事业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