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直腰杆做科普
【背景链接】
2019年3月,记者采写一篇科普报道,一位研究员在接受采访后坚决不肯署名。问及原因,对方说:“如果让领导和同事们知道了,感觉我好像成了科普达人,不太好。”听起来,“科普达人”的身份在他的工作单位似乎并不怎么受待见。
【提出观点】
做科普不是不务正业,应该尽快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形成科普与科研同等重要的集体认知。
【综合分析】
近年来,科普的外部环境已经开始逐渐好转。从政府层面到媒体宣传,都在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在一些国家科技项目中,也已经开始有一些关于科普的制度性设计。然而,科技界的内部环境却改变甚微,科研人员被认为是“科学传播的第一发球员”,做好科普原本应当是其职责之一。但为何在一些科研人员眼中做科普却并不那么光彩?
究其根源,还是“科研人员做好科研才是本分,做科普是不务正业”的观念作祟。在现行的科研和人才评价指标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是论文、著作和项目,科普贡献多少并不在考核范围内。在这样的评价指挥棒影响下,重科研轻科普的集体认知也就慢慢形成了。
长此以往,科研人员几乎不能从做科普中获得行业认同以及物质奖励,自然也就少了积极性。即使有人愿意做科普,更多是源于自身的兴趣、责任感以及从受众那里获得的成就感。但对于最重视声誉的科研群体来说,这样的动力常常敌不过科学界的不理解所带来的压力。
科学研究早已走出“书斋”,伟大的选题不仅仅源于灵光一现,更源于广袤的自然和火热的生活;伟大的成果不仅仅体现在把论文写在纸张上,更体现在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历史上,写在人心上。历史上乃至今天,东西方很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是大众科普的引领者。只要每个科学家、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都贡献出分内的科普力量,中国科普的局面就会大不一样。
【对策措施】
一是完善并落实相关鼓励科普的政策。将科学传播的业绩考核办法视为科研人员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细化实质性的操作细则和硬性规定。
二是建立相关激励机制。改变“做科普是不务正业”的观念,形成科普与科研同等重要的集体认知。真正让科研人员能没有压力,挺直腰杆地去做科普。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无解析,请查看标题题目及内容 考试软件 www。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这句话未必准确,因为( )。
-
- A.事物的发展需以条件为前提
- B.事物的本质不以时间为转移
- C.事物的质变是从量变开始的
- D.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查看答案
体验营销是指企业采用让目标顾客观摩、聆听、尝试、试用等方式,使其亲身体验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让顾客实际感知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或性能,从而促使顾客认知、喜好并购买的一种营销方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采用了体验营销方式的是( )。
-
- A.某美容公司举办了一场以“亲子教育”为主题的消费者联谊会,把“为消费者着想”的经营理念传递给潜在的客户
- B.某服装公司邀请批发商参加其产品推广介绍会,在会上安排了表演、小竞赛、新产品试用等活动
- C.某公司为维护行业领军地位,多次举办全国性的行业讨论会,邀请其部分消费者参与研讨
- D.某化妆品公司先打开国外市场,树立国际品牌形象,然后在国内以电视购物的方式传播销售,逐步占领国内市场
- 查看答案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 A.如上图所示
- B.如上图所示
- C.如上图所示
- D.如上图所示
- 查看答案
没有争议的行为,肯定不是创造;没有争议的人物,肯定不是创造者。任何真正的创造都是对原有模式的背离,对社会适应的突破,对民众习惯的挑战。如果眼巴巴地指望众人理解,创造的纯粹性必然会大大降低。平庸,正在前面招手。通过文段,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
- A.任何新的事物在一开始总是会受到质疑
- B.伟大的创造不需要乞求所有人的认可
- C.不要因为害怕被别人误会而等待理解
- D.只有勇于坚持自我打破常规的人才能开创一番事业
- 查看答案
作为领导干部,对下岗职工的生活决不能_______。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A.掉以轻心
- B.熟视无睹
- C.漠不关心
- D.无动于衷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