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兴农
【背景链接】
2019年2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联合印发《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了实施质量兴农战略的发展目标。
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规划》提出,到2022年,质量兴农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初步实现产品质量高、产业效益高、生产效率高、经营者素质高、国际竞争力强,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质量兴农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面建立,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大幅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提出观点】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实现农业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农业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着眼乡村全面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不断推进质量兴农取得实效。
【意义】
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举措。民以食为天。随着我国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农产品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够不够”转向“好不好”优不优”。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增加优质农产品和农业服务供给,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是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务农重本,国之大纲。现代农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补齐农业短板、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有利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进一步夯实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
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保证。产业兴,则乡村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产业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支撑作用更加凸显。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利于促进农业全面转型升级,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性,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开拓新局面。
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质量就是竞争力。一个国家农业强不强,归根到底得用质量来衡量。随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深度融合,我国农业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全球农业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舞台也越来越大。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打造中国农业品牌,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质量就是效益。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提质增效越来越成为支撑广大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拓展农业增值空间,培育农民持续增收新的增长点,有利于亿万农民分享农业高质量发展成果,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面临问题】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的理念尚未普及,农产品生产结构与市场不匹配,绿色优质特色产品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农产品按标生产的制度体系还不健全,执法监管力量薄弱,质量安全风险隐患犹存;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相对粗放,部分地区资源过度消耗、产地环境治理难度大,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
农业科技重大原创性前沿性成果不多,科技立项与评价机制不健全,科技和生产“两张皮”现象突出;
一二三产业融合深度不够,农产品深加工发展滞后,产销市场衔接不畅;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问题依然存在,部分产品进口依存度偏高,农业国际竞争力亟待提高
【参考对策】
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是绿色化。大力推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加快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绿色技术,积极推动水土资源节约和化肥、农药高效利用,全面开展农业环境污染防控,着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农林产品加工剩余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农业。
二是优质化。加强优质农产品品种研发推广,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化生产格局,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稳定发展优质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积极发展优质高效“菜篮子”产品,扩大优质肉牛肉羊生产,大力促进奶业振兴,发展名优水产品,加快发展现代高效林草业。
三是特色化。深入开展特色农林产品种质资源保护,挖掘特色农业文化价值,打造一批彰显地域特色、体现乡村气息、承载乡村价值、适应现代需要的特色产业,形成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征、深厚历史底蕴的农耕文化名片。推进特色产业精准扶贫,促进贫困群众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持续稳定收益
四是品牌化。大力推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广泛利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手段加强品牌市场营销,讲好农业品牌的中国故事。强化品牌授权管理和产权保护,严厉惩治仿冒假劣行为。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无解析,请查看标题题目及内容 考试软件 www。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这句话未必准确,因为( )。
-
- A.事物的发展需以条件为前提
- B.事物的本质不以时间为转移
- C.事物的质变是从量变开始的
- D.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查看答案
体验营销是指企业采用让目标顾客观摩、聆听、尝试、试用等方式,使其亲身体验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让顾客实际感知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或性能,从而促使顾客认知、喜好并购买的一种营销方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采用了体验营销方式的是( )。
-
- A.某美容公司举办了一场以“亲子教育”为主题的消费者联谊会,把“为消费者着想”的经营理念传递给潜在的客户
- B.某服装公司邀请批发商参加其产品推广介绍会,在会上安排了表演、小竞赛、新产品试用等活动
- C.某公司为维护行业领军地位,多次举办全国性的行业讨论会,邀请其部分消费者参与研讨
- D.某化妆品公司先打开国外市场,树立国际品牌形象,然后在国内以电视购物的方式传播销售,逐步占领国内市场
- 查看答案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 A.如上图所示
- B.如上图所示
- C.如上图所示
- D.如上图所示
- 查看答案
作为领导干部,对下岗职工的生活决不能_______。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A.掉以轻心
- B.熟视无睹
- C.漠不关心
- D.无动于衷
- 查看答案
没有争议的行为,肯定不是创造;没有争议的人物,肯定不是创造者。任何真正的创造都是对原有模式的背离,对社会适应的突破,对民众习惯的挑战。如果眼巴巴地指望众人理解,创造的纯粹性必然会大大降低。平庸,正在前面招手。通过文段,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
- A.任何新的事物在一开始总是会受到质疑
- B.伟大的创造不需要乞求所有人的认可
- C.不要因为害怕被别人误会而等待理解
- D.只有勇于坚持自我打破常规的人才能开创一番事业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