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形象,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一个真正的大国,需要在思想理念上拥有影响这个世界的力量,实现软实力和硬实力相得益彰。
“中国,和西方世界所试图描绘的完全不一样。”这是印度尼西亚女孩诗法·阿德里亚娜的切身感受。诗法漫游过中国许多城市,去年夏天,她介绍中国的短视频,引来国外网友热烈追捧。一件小事,既说明越来越多的人渴望了解真实的中国,也说明讲好中国故事仍然任重道远。
一个大国发展兴盛,必然要求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实现软实力和硬实力相得益彰。经历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不乏精彩的故事,需要的是精彩的讲述。总书记将“展形象”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使命任务,旨在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需要宣传思想战线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一个真正的大国,需要在思想理念上拥有影响这个世界的力量。在这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当今年夏天北半球的持续高温引发全球变暖的热议,人们可以重温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当网络世界不断爆出安全漏洞,不妨回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黄金法则;当一些地区的战争阴霾挥之不去,“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世界想象应该激起更多共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不仅能够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而且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
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既要宣介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传播优秀当代文化,展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当代中国人的精彩生活。在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3亿多人民为着美好生活而奋斗,这正是讲好中国故事最深厚的土壤、最丰富的素材。作为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谈治国理政》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著作之一,为各国读者开启了一扇观察和感知中国的窗口。世界对中国充满兴趣,正在于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既能让世界更好了解真实的中国,更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全媒体时代到来,让我们有机会突破地理的阻隔、语言的障碍,向世界呈现一个更加真实多元的中国;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又让增强国际话语权、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尽管国际舆论格局“西强我弱”的差距不断缩小,但我们在传播理念、传播技巧、话语体系、传播手段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对外传播综合实力不强、发声能力偏弱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推动对外宣传创新,着力重塑外宣业务、重整外宣流程、重构外宣格局,才能解决“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等问题,开创外宣工作新局面。
丝绸之路上,声声驼铃见证中西文化交融;郑和下西洋,滚滚波涛传递讲和通好、观风问俗的声音。自古以来,中国故事就不仅书写在典籍里,更记录在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脚步里。从1981年中国第一份全国性英文日报创刊,到如今媒体纷纷“出海”、讲述原汁原味的中国故事,中国对外传播不断开启着新的篇章。以过往为序章,以使命唤担当,推动外宣工作在推陈出新中别开生面,我们就能把中国故事讲得更好,让中国声音传得更远。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无解析,请查看标题题目及内容 考试软件 www。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这句话未必准确,因为( )。
-
- A.事物的发展需以条件为前提
- B.事物的本质不以时间为转移
- C.事物的质变是从量变开始的
- D.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查看答案
体验营销是指企业采用让目标顾客观摩、聆听、尝试、试用等方式,使其亲身体验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让顾客实际感知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或性能,从而促使顾客认知、喜好并购买的一种营销方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采用了体验营销方式的是( )。
-
- A.某美容公司举办了一场以“亲子教育”为主题的消费者联谊会,把“为消费者着想”的经营理念传递给潜在的客户
- B.某服装公司邀请批发商参加其产品推广介绍会,在会上安排了表演、小竞赛、新产品试用等活动
- C.某公司为维护行业领军地位,多次举办全国性的行业讨论会,邀请其部分消费者参与研讨
- D.某化妆品公司先打开国外市场,树立国际品牌形象,然后在国内以电视购物的方式传播销售,逐步占领国内市场
- 查看答案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 A.如上图所示
- B.如上图所示
- C.如上图所示
- D.如上图所示
- 查看答案
作为领导干部,对下岗职工的生活决不能_______。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A.掉以轻心
- B.熟视无睹
- C.漠不关心
- D.无动于衷
- 查看答案
没有争议的行为,肯定不是创造;没有争议的人物,肯定不是创造者。任何真正的创造都是对原有模式的背离,对社会适应的突破,对民众习惯的挑战。如果眼巴巴地指望众人理解,创造的纯粹性必然会大大降低。平庸,正在前面招手。通过文段,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
- A.任何新的事物在一开始总是会受到质疑
- B.伟大的创造不需要乞求所有人的认可
- C.不要因为害怕被别人误会而等待理解
- D.只有勇于坚持自我打破常规的人才能开创一番事业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