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教育
【背景链接】
2019年6月,江苏常州某小学在举行“六一”活动时突遭暴雨。在几十秒内,现场近3000名师生家长毫不慌乱,有序退场。视频曝光后,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称这是“教科书式的撤离”。该校校长表示,这是学校的日常,各位网友不必“大惊小怪”。
长期以来,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我们个人的生活体验里,总有这样的刻板印象:每逢大型集体活动,例如看演唱会、球赛之类活动,即使是常规散场,人群都时常一片混乱,留下遍地垃圾。要是中途遭遇恶劣天气等突发情况,则更容易出现混乱。而江苏常州某小学的退场改变了人们的既有印象。
【提出观点】
规则教育十分有必要,一个不受规则的人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每个人都遵守规则,人们在社会上各司其职,互不干扰的同时推进社会向前发展。
【综合分析】
在突遭暴雨这一突发情况后,这么多孩子能做到“教科书般的撤离”,一方面当然得益于活动组织者的有力疏导,但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这些学生们已经接受了规则教育,具有了规则意识。
规则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晴雨表”。在《说文解字》中,“规”的释义是“有法度也”,是指人们行为所依据的“规范”;“则”的释义是“等画物也”,即均等划分事物,引申为“标准”。由此可见,规则就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规范和标准。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小学生“教科书般的撤离”,体现了文明礼仪和社会规则教育的成果。民众的“高素质”是由良好的规则和社会环境教育、熏陶出来的。好的规则和环境,对于一个社会至关重要。缺乏必要的规则意识,人们就会表现出各种“低素质”的不文明行为:不守秩序,插队,公共场合大声讲话,乱丢垃圾,等等。
人们并非生来就具有这种规则意识。相反,它需要后天的教育。只有经过教育,在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后,逐步固定下来,变成人的行为方式,规则才能成为人的习惯,指导人的行为。
【对策措施】
规则教育,应该从基础教育阶段抓起。学校,是培育青少年规则意识和文明礼仪最重要的场所。学校应该把规则教育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维度和重要内容。在平时的规则教育中形成自觉,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学生们真正产生规则意识,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
接受规则教育的对象,也不应局限于小学生。实际上,即使是大中学生,乃至成年人,都有必要不断接受规则教育,强化规则意识,为自己的文明礼仪和规则意识查漏补缺。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无解析,请查看标题题目及内容 考试软件 www。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这句话未必准确,因为( )。
-
- A.事物的发展需以条件为前提
- B.事物的本质不以时间为转移
- C.事物的质变是从量变开始的
- D.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查看答案
体验营销是指企业采用让目标顾客观摩、聆听、尝试、试用等方式,使其亲身体验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让顾客实际感知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或性能,从而促使顾客认知、喜好并购买的一种营销方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采用了体验营销方式的是( )。
-
- A.某美容公司举办了一场以“亲子教育”为主题的消费者联谊会,把“为消费者着想”的经营理念传递给潜在的客户
- B.某服装公司邀请批发商参加其产品推广介绍会,在会上安排了表演、小竞赛、新产品试用等活动
- C.某公司为维护行业领军地位,多次举办全国性的行业讨论会,邀请其部分消费者参与研讨
- D.某化妆品公司先打开国外市场,树立国际品牌形象,然后在国内以电视购物的方式传播销售,逐步占领国内市场
- 查看答案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 A.如上图所示
- B.如上图所示
- C.如上图所示
- D.如上图所示
- 查看答案
作为领导干部,对下岗职工的生活决不能_______。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A.掉以轻心
- B.熟视无睹
- C.漠不关心
- D.无动于衷
- 查看答案
没有争议的行为,肯定不是创造;没有争议的人物,肯定不是创造者。任何真正的创造都是对原有模式的背离,对社会适应的突破,对民众习惯的挑战。如果眼巴巴地指望众人理解,创造的纯粹性必然会大大降低。平庸,正在前面招手。通过文段,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
- A.任何新的事物在一开始总是会受到质疑
- B.伟大的创造不需要乞求所有人的认可
- C.不要因为害怕被别人误会而等待理解
- D.只有勇于坚持自我打破常规的人才能开创一番事业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