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让新型城镇化“记得住乡愁”

曾几何时,孔子提出“节用爱人,使民以时”发展到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数千年后的今天,中华传统文化中这些“民本”思想一脉相承,日生不滞,依然指引着当前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就是要建设让百姓安居的城,让百姓乐业的城,让百姓心安的城。在建设中,唯有告别饮鸩止渴、尊重自然规律、顺应天人合一,才能瓦解城市难题,唯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可持续。

  

  坚持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维护人民权益的根本之要。当“圈地运动”违背农民意愿,非法侵占农民土地时;当“被市民化”的农民在城市居无定所、生无所依时;当遭遇“暴力强拆”却无处申诉时,盲目扩张的城镇化不但未能改善人们的生活,反而损害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唯有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严惩违法拆建行为,落实户籍、就业、住房改造等一系列民生工程;才能切实维护和保障人民基本权益,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坚持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治理大城市病的必然选择。城市快速发展造就了多姿多彩的城市,同样也凸显城市的另一顽疾——大城市病。这不仅反映出城市管理运行效率不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还严重降低了城市市民的幸福指数。以交通拥堵、城市内涝等“城市病”愈加突出,一些城市重发展、轻保护,重建设、轻服务,加之“摊大饼”式的盲目扩张,都是忽视了人的基本诉求。因此,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以提高城市生活质量为核心,合理规划和发展,破解城市病,打造宜居、宜业、宜旅、宜学、宜商的工作和生活空间,最大化的满足居住多层次、多样化、人性化需求,让居住者体面而有尊严,幸福的栖居。

  

  坚持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保护历史文脉的传承基因。从古村落的消亡,到城市古建筑被违规改建、甚至拆除,城镇化过程中对历史文化资源的破坏令人触目惊心。在一个个废弃、空旷的村落中,在一座座厚重、深沉的历史建筑背后,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祖先留下的房屋,还有祖祖辈辈生活的记忆和情感,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精神之根。因此,未来的新型城镇化不是让乡愁变成乡痛,而是如何让乡愁变得更美,这就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保护历史文脉,留住乡愁、留住根。

  

  一句“留得住青山,记得住乡愁”波动了无数人的心弦,乡愁是一种情结,记得住乡愁的地方便是心安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维护群众利益、打造宜居生态环境、保护传统文化精神,以此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持续向前,让我们能“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无解析,请查看标题题目及内容 考试软件 www。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这句话未必准确,因为( )。

  • A.事物的发展需以条件为前提
  • B.事物的本质不以时间为转移
  • C.事物的质变是从量变开始的
  • D.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 )。

  • A.无偿没收
  • B.限制民族工商业
  • C.和平赎买
  • D.保护民族工商业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体验营销是指企业采用让目标顾客观摩、聆听、尝试、试用等方式,使其亲身体验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让顾客实际感知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或性能,从而促使顾客认知、喜好并购买的一种营销方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采用了体验营销方式的是( )。

  • A.某美容公司举办了一场以“亲子教育”为主题的消费者联谊会,把“为消费者着想”的经营理念传递给潜在的客户
  • B.某服装公司邀请批发商参加其产品推广介绍会,在会上安排了表演、小竞赛、新产品试用等活动
  • C.某公司为维护行业领军地位,多次举办全国性的行业讨论会,邀请其部分消费者参与研讨
  • D.某化妆品公司先打开国外市场,树立国际品牌形象,然后在国内以电视购物的方式传播销售,逐步占领国内市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没有争议的行为,肯定不是创造;没有争议的人物,肯定不是创造者。任何真正的创造都是对原有模式的背离,对社会适应的突破,对民众习惯的挑战。如果眼巴巴地指望众人理解,创造的纯粹性必然会大大降低。平庸,正在前面招手。通过文段,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 A.任何新的事物在一开始总是会受到质疑
  • B.伟大的创造不需要乞求所有人的认可
  • C.不要因为害怕被别人误会而等待理解
  • D.只有勇于坚持自我打破常规的人才能开创一番事业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政策的文件是()。

  • A.《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
  • B.《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 C.《中国土地法大纲》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