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打赢蓝天保卫战
蓝天保卫战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绝不是吹响冲锋号、打几个冲锋,就能大功告成的。
遇到重污染天气袭来时,别丧失信心、改弦更张,轻易地否定和调整治污大方向。
污染排放、气象条件和区域传输,是三大影响因素;远超环境承载力的污染排放强度,是大气重污染形成的主因;工业、机动车、燃煤、扬尘,是四大污染源;有机物、硝酸盐、硫酸盐、铵盐,是PM2.5四大类组成成分……近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阶段性成果,引发广泛关注。
这一汇聚全国2000多名一线专家参与的联合攻关项目,如同给大气污染状况作了一个“全身CT”,使人们对雾霾的来龙去脉,看得更为清晰。对病根全面检查和诊断的结果,表明前几年的药方是对症的。2013—2017年“大气十条”实施,设定的“京60”(2017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达到60微克/立方米)目标曾被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结果为58微克/立方米。2018年,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启动,采取了调整优化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四大结构”等举措,初战告捷,成效明显,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79.3%,PM2.5浓度同比下降9.3%。最新攻关研究成果使得各地各部门有信心持续照方抓药、标本兼治,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路子继续走下去。
不过,大气污染是多年积累的结果,治环境污染的沉疴,不能指望药到病除,过程中必然会有曲折和反复。例如,去年秋冬季,由于区域气象条件较差、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等因素,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PM2.5浓度同比不降反升的现象。这充分说明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很严峻,天不帮忙、排放增加时,雾霾就可能比较重。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蓝天保卫战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绝不是吹响冲锋号、打几个冲锋,就能大功告成的。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这是绝不可取的做法。如果不能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定力,动摇、松劲、开口子,以牺牲蓝天白云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将来付出的代价必定是“难以承受之重”。领导干部尤须谨记:如果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将来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者退休,都必将被严肃追责。
治理污染要动真碰硬,也要依靠科学,不能蛮干。对大气重污染病因的精细分析,为下一步精准治理提供了依据。比如,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组分的监测分析表明,硝酸盐区域性污染十分突出,在PM2.5组分“黑名单”中已排到第二,其浓度快速上升,成为PM2.5爆发式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硝酸盐主要来自氮氧化物排放,这表明加强机动车、电力和供热行业排放等领域的氮氧化物排放控制迫在眉睫,需要进一步对症下药。
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三大攻坚战之一,必须打好打赢。在蓝天白云较多的日子里,别自满松懈、放松要求;遇到重污染天气袭来时,别丧失信心、改弦更张,轻易地否定和调整治污大方向。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撸起袖子干,挥洒汗水拼,我们将迎来更多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无解析,请查看标题题目及内容 考试软件 www。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这句话未必准确,因为( )。
-
- A.事物的发展需以条件为前提
- B.事物的本质不以时间为转移
- C.事物的质变是从量变开始的
- D.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查看答案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 )。
-
- A.无偿没收
- B.限制民族工商业
- C.和平赎买
- D.保护民族工商业
- 查看答案
中国共产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政策的文件是()。
-
- A.《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
- B.《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 C.《中国土地法大纲》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查看答案
体验营销是指企业采用让目标顾客观摩、聆听、尝试、试用等方式,使其亲身体验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让顾客实际感知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或性能,从而促使顾客认知、喜好并购买的一种营销方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采用了体验营销方式的是( )。
-
- A.某美容公司举办了一场以“亲子教育”为主题的消费者联谊会,把“为消费者着想”的经营理念传递给潜在的客户
- B.某服装公司邀请批发商参加其产品推广介绍会,在会上安排了表演、小竞赛、新产品试用等活动
- C.某公司为维护行业领军地位,多次举办全国性的行业讨论会,邀请其部分消费者参与研讨
- D.某化妆品公司先打开国外市场,树立国际品牌形象,然后在国内以电视购物的方式传播销售,逐步占领国内市场
- 查看答案
没有争议的行为,肯定不是创造;没有争议的人物,肯定不是创造者。任何真正的创造都是对原有模式的背离,对社会适应的突破,对民众习惯的挑战。如果眼巴巴地指望众人理解,创造的纯粹性必然会大大降低。平庸,正在前面招手。通过文段,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
- A.任何新的事物在一开始总是会受到质疑
- B.伟大的创造不需要乞求所有人的认可
- C.不要因为害怕被别人误会而等待理解
- D.只有勇于坚持自我打破常规的人才能开创一番事业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