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面对面”才能“心贴心”

  深入一线联系学生,“面对面”接触学生,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形成育人合力的关键所在

  与学生“面对面”,坚定信仰、树立信心;与学生“心贴心”,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这样,才能打通学校育人“最后一公里”

  越贴近,越真实;越贴近,越生动。有“面对面”的态度,方有“心贴心”的温度。

  高校领导干部深入一线联系学生、做学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前不久,教育部党组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领导班子每名成员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1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或形势政策课,每周至少“面对面”接触学生1次。这一要求导向鲜明——高校各级领导干部应把工作重点放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上,体察校情、关爱学生、答疑解惑、解决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今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各级各类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作为教师队伍的“领头雁”,高校领导干部对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重要职责。激发高校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主动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进社团、进讲座、进网络,深入一线联系学生,“面对面”接触学生,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形成育人合力的关键所在。

  为学生上新学期第一堂思政课,定期参加学生党支部活动,开展“书记沙龙”等活动……如今,在许多校园,高校领导干部与学生“面对面”的频率不断增加。通过近距离接触与互动,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为学生释疑解惑。当然,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要想切实提升育人成效,还需要高校领导干部在与学生“面对面”的同时,真正做到与学生“心贴心”。这就要求高校领导干部主动与普通同学交朋友,推动解决学生思想、心理、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青年学子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不骛于虚声、不流于形式,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是全体高校老师特别是高校领导干部的职责所系。正因此,应主动创新联系方式,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通过参加主题党日团日、主题班会、社团活动、文体竞赛等,拉近与学生距离,成为学生喜爱的人;通过作形势报告、座谈交流、开设讲座等,用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成为为学为人的表率;通过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方式倾听学生诉求、疏导学生情绪,以“键对键”作为“面对面”的有益补充。特别是在工作过程中,要做到问题导向联系、情真意切联系、实实在在联系。

  与学生“面对面”,坚定信仰、树立信心;与学生“心贴心”,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这样,才能打通学校育人“最后一公里”,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更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无解析,请查看标题题目及内容 考试软件 www。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这句话未必准确,因为( )。

  • A.事物的发展需以条件为前提
  • B.事物的本质不以时间为转移
  • C.事物的质变是从量变开始的
  • D.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 )。

  • A.无偿没收
  • B.限制民族工商业
  • C.和平赎买
  • D.保护民族工商业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政策的文件是()。

  • A.《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
  • B.《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 C.《中国土地法大纲》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体验营销是指企业采用让目标顾客观摩、聆听、尝试、试用等方式,使其亲身体验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让顾客实际感知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或性能,从而促使顾客认知、喜好并购买的一种营销方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采用了体验营销方式的是( )。

  • A.某美容公司举办了一场以“亲子教育”为主题的消费者联谊会,把“为消费者着想”的经营理念传递给潜在的客户
  • B.某服装公司邀请批发商参加其产品推广介绍会,在会上安排了表演、小竞赛、新产品试用等活动
  • C.某公司为维护行业领军地位,多次举办全国性的行业讨论会,邀请其部分消费者参与研讨
  • D.某化妆品公司先打开国外市场,树立国际品牌形象,然后在国内以电视购物的方式传播销售,逐步占领国内市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没有争议的行为,肯定不是创造;没有争议的人物,肯定不是创造者。任何真正的创造都是对原有模式的背离,对社会适应的突破,对民众习惯的挑战。如果眼巴巴地指望众人理解,创造的纯粹性必然会大大降低。平庸,正在前面招手。通过文段,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 A.任何新的事物在一开始总是会受到质疑
  • B.伟大的创造不需要乞求所有人的认可
  • C.不要因为害怕被别人误会而等待理解
  • D.只有勇于坚持自我打破常规的人才能开创一番事业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