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数字中国,催动发展蝶变

  垃圾分类绿色能量生成机,雕塑AR合影,云3D智能试衣镜……在福州举行的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把福州的三坊七巷、千年古街变成了“智慧场”。智慧场景与古老街巷的“碰撞”,连接起过去、当下与未来。房屋匾额与脚下石板在诉说往事的同时,技术应用更让人们感受到新时代的科技风采。

  数字峰会上,人们谈论最多的是数据,构想最多的是未来。院士们讲数据资源的挖掘与开发,企业家们畅谈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参展商们展示各自的产品并以互动体验赢得关注。就连在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参观的观众,都会指着演示屏幕给同伴讲解,“这个能看到道路的拥堵情况,解决交通问题”。当由一个个“0”与“1”构成的数字世界,以实物实景的应用呈现出来时,无论是数据展示还是场景体验,都让人们看到了数字背后的魅力,“让数据创造价值”日益成为共识。

  数据应用与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变化,让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经济、产业升级等有了更多入口。数字经济规模达31万亿元,约占GDP的1/3;《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年)》显示,2018年31个省市区信息化发展指数平均达到67.15%,比上年提升4.88%;每4个人中就有1个用支付宝办事,成为百姓民生服务的一大入口……数字中国建设的骄人成绩,正是遵循了信息时代的数据规律与数字逻辑,只有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才能更好书写未来。

  数据之所以能够迸发出强大力量,绝非一朝一夕,而来自长期积淀。诞生于50年前的互联网,从一封简单的电子邮件发展到如今的人工智能,使地球成了村落、产业换了天地、生活变了模样。今年是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5周年,从被信息浪潮推着走,到现在开阔的思维、创新的技术,中国正在引领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潮流。可以说,互联网技术从萌芽到蝶变,数据应用从点灯探路到融入生活,无不有赖于技术的积累、创新与迭代。步入新时代,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中国互联网积蓄的潜能将持续释放。

  中国从数字大国迈向数字强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2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9.6%。庞大用户一方面为数字产业和数字中国建设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也有待于持续不断地从中挖掘潜能。比如,数据共享不充分不及时、数据资源采集利用与标准不规范、数据资源社会化开发的法治环境有待完善,等等。“随时以举事,因资而立功,用万物之能而获利其上”,未来数字中国建设既要直面难题又要顺应趋势,让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的网信事业更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万物互联,催生社会蝶变”。5500多年前,生活在福州的人们用陶土制造了一盏灯,点亮了海洋文明的星星之火。今天,被喻为“有福之州”的福州,同样点亮了数字发展的一盏明灯,助推数字中国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面对日新月异的大数据发展,以此为契机,只要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就能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步伐,让科技之光普照生活。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无解析,请查看标题题目及内容 考试软件 www。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这句话未必准确,因为( )。

  • A.事物的发展需以条件为前提
  • B.事物的本质不以时间为转移
  • C.事物的质变是从量变开始的
  • D.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 )。

  • A.无偿没收
  • B.限制民族工商业
  • C.和平赎买
  • D.保护民族工商业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政策的文件是()。

  • A.《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
  • B.《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 C.《中国土地法大纲》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体验营销是指企业采用让目标顾客观摩、聆听、尝试、试用等方式,使其亲身体验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让顾客实际感知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或性能,从而促使顾客认知、喜好并购买的一种营销方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采用了体验营销方式的是( )。

  • A.某美容公司举办了一场以“亲子教育”为主题的消费者联谊会,把“为消费者着想”的经营理念传递给潜在的客户
  • B.某服装公司邀请批发商参加其产品推广介绍会,在会上安排了表演、小竞赛、新产品试用等活动
  • C.某公司为维护行业领军地位,多次举办全国性的行业讨论会,邀请其部分消费者参与研讨
  • D.某化妆品公司先打开国外市场,树立国际品牌形象,然后在国内以电视购物的方式传播销售,逐步占领国内市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没有争议的行为,肯定不是创造;没有争议的人物,肯定不是创造者。任何真正的创造都是对原有模式的背离,对社会适应的突破,对民众习惯的挑战。如果眼巴巴地指望众人理解,创造的纯粹性必然会大大降低。平庸,正在前面招手。通过文段,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 A.任何新的事物在一开始总是会受到质疑
  • B.伟大的创造不需要乞求所有人的认可
  • C.不要因为害怕被别人误会而等待理解
  • D.只有勇于坚持自我打破常规的人才能开创一番事业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