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网红城市

【背景链接】

重庆,113.6亿次;西安,89.1亿次;成都,88.8亿次……在某短视频平台公布的2018年城市形象短视频播放数据中,中西部城市表现亮眼。短视频传播助力“网红城市”脱颖而出,引发人们对城市形象传播的思考。

一些城市接连在网络引发眼球效应,粉丝纷至沓来,游客扎堆涌入。以重庆为例,穿楼而过的李子坝轻轨、电影《千与千寻》现实版场景洪崖洞、空中巴士长江索道……这些“网红”景观每天吸引大量外地游客排队“打卡”,感受“8D魔幻城”的视觉震撼和神奇曼妙。

【提出观点】

网红城市打卡热,一方面,粉丝“爆棚”带来相应城市知名度和人口聚集力上升、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收入提高、社会临时性就业岗位增多等积极影响;但另一方面,远超负荷的客流导致“打卡”民众旅游体验欠佳、“被打卡”城市秩序混乱、对生态和文化遗产保护不利,存在公共安全隐患。

【综合分析】

主观方面,“网红城市”之所以能火会红,与自带流量特征的城市地标和娱乐休闲元素密不可分。包括短视频在内的移动媒介凭借着高互动、强社交属性,充分调动了用户记录和发现城市魅力的积极性,城市形象也因此得以广泛传播。

除此之外,网友好奇等天时、地利因素,城市自身的主动作为同样不可忽视。当全媒体时代扑面而来,突破传统的城市形象传播定式,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爆炸背景下,“酒好也怕巷子深”。城市积极运用新媒体讲好城市故事,同网友自发传播形成共振效应,有助于抓住眼球、吸引流量,实现城市品牌的海量传播。

客观方面,四通八达的高速铁路、民用航空、高速公路等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使“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成为现实。等“打卡者”到了自己心仪的城市,直奔“网红地点”,即使面对举目四望的人山人海,人们也会选择留下而不是离开。因为为了这一刻,每个人都不同程度投入了时间、精力、情感、金钱。如果选择放弃,之前一切都会变成“沉没成本”。绝大多数人会“拒绝止损”,坚持挤进去、挪过去,不“打卡”不罢休。而从“网红”城市和商家,对于纷至沓来的人潮往往乐享其成。

【参考对策】

“网红城市”的诞生,从根本上说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塑造和推广城市形象,决不能只顾面子不顾里子,只顾形式和手段不在意内涵和底蕴。一位建筑学家说得好:“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要想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必须做好高质量发展的大文章,从软文化到硬产业,从大城建到微治理,从烟火气到时尚感,方方面面的沉潜功夫都不可忽视。

“网红城市”要“长红”,要注意把握“有意义”与“有意思”的辩证关系,否则徒有形式热闹,可能只会是昙花一现。事实证明,如果城市营销迎合庸俗、放纵低俗、过度娱乐,必然自毁形象、走入歧途。为此要不断提升城市整体价值,迈向内涵式发展的升级版。不能简单追求眼球经济、掠取粉丝利益、看重速食效应,而要在知名度、舒适度、美誉度上做文章,延伸整个城市的服务链条,真正给人以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无解析,请查看标题题目及内容 考试软件 www。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这句话未必准确,因为( )。

  • A.事物的发展需以条件为前提
  • B.事物的本质不以时间为转移
  • C.事物的质变是从量变开始的
  • D.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 )。

  • A.无偿没收
  • B.限制民族工商业
  • C.和平赎买
  • D.保护民族工商业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政策的文件是()。

  • A.《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
  • B.《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 C.《中国土地法大纲》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哪一典故与《庄子》无关?( )

  • A.鹏程万里
  • B.庖丁解牛
  • C.庄生梦蝶
  • D.刻舟求剑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关于决策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决策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对客观存在的多种可能性进行选择
  • B.决策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一项活动
  • C.决策选择是高级的认识选择
  • D.决策选择主要是依据事实判断来进行的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