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以科技素养教育培育科学家精神

【背景链接】

2019年6月18日,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研讨会举行,会上发起了“科技素养教育提升计划”。全国1000所偏远乡村小学将开设科技素养课堂,这些小学覆盖云南、江西、广西、贵州、河南、西藏等省、自治区。据悉,该研讨会是201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重大示范活动“科普实验室”系列活动项目。

【提出观点】

从娃娃抓起,通过科学素养的养成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继而将担当、坚持、果敢的科学家精神塑造成一种文化,才为创新与创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综合分析】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仅是现实的直接生产力,而且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具有特殊地位。科学技术的乘法效应,有力地表达了在生产力中的首要地位和作用。综合国力的竞争本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谁掌握了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谁把握住了技术风口并走在了前列,谁就掌握了发展的自主权和主动权。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

当孩子们的理想是做网红、当明星、玩电竞,成人离科学与技术创造也就会渐行渐远。一个社会没有庞大的群体愿意去从事科学创造,则实现科技创新的弯道超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存在问题】

公众科学素养不高。2018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已经达到8.47%。但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公众具有较高科学素质的比例至少要有10%的比例,如此看来,在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方面任重道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比于科学素养而言,科学追求与科学志向的缺失令人担忧。中科院曾对北京市1000多名中小学生进行未来理想的调查,在9个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当中,选择科学家的人数居倒数第三,倒数第一和第二分别是农民和工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在13年对全国5696名中小学生做过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小学生愿意从事科学相关工作的有52.5%,中学生降到了47.5%,智联招聘也做过一项调查,职业人员中希望成为技术专家的人里,女性仅有3%,男性也只有7%。

【参考对策】

实现科技创新关键在人,培育科创基础也在人,让全社会尤其是中小学生,了解科学、熟悉科学、热爱科学到最后志于科学,通过科学素养的教育来培育科学家精神。科技素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具有基础性地位,理应得到强化。向最薄弱的乡村小学进行资源倾斜,加强软硬件建设,包括师资、设备、教材等各个方面,抓住了这些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对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除了科学素养和科学意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科学情怀和科学家精神。担当、坚持、果敢是科学家精神的具体体现,从事科创要有咬定青松不放松的坚持,能禁得住诱惑、稳得住心神、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方能在工匠精神创新创造,开创行业和领域的新天地。反之,即便有科学素养和科学情怀,却没有勇于尝试、敢于实践、志于探索,以“中华之崛起”而尊重科学、敬畏科学,呵护和善待科学人才和科学家,则科学素养的提升就难以实现境界的升级。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无解析,请查看标题题目及内容 考试软件 www。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这句话未必准确,因为( )。

  • A.事物的发展需以条件为前提
  • B.事物的本质不以时间为转移
  • C.事物的质变是从量变开始的
  • D.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 )。

  • A.无偿没收
  • B.限制民族工商业
  • C.和平赎买
  • D.保护民族工商业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政策的文件是()。

  • A.《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
  • B.《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 C.《中国土地法大纲》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哪一典故与《庄子》无关?( )

  • A.鹏程万里
  • B.庖丁解牛
  • C.庄生梦蝶
  • D.刻舟求剑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关于决策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决策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对客观存在的多种可能性进行选择
  • B.决策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一项活动
  • C.决策选择是高级的认识选择
  • D.决策选择主要是依据事实判断来进行的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