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监督” 让扶贫资金用到实处
【背景链接】
2019年,辽宁丹东尝试采取“互联网+监督”模式,通过建设“惠民扶贫资金网”,把分散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多种惠民扶贫资金“晒”在网上,实现了“线上精准发现线索,线下精准快查快处”,让惠民扶贫领域的违纪违法、作风不实、失职失责等问题无处遁形。
【提出观点】
用好“互联网+”,实现对扶贫资金的公开与监督一体化,可以确保扶贫资金花在“刀刃”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各项惠民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综合分析】
扶贫资金是党和国家给予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摆脱贫困、走向致富的专项资金,承载着贫困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希望。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总书记强调,要强化脱贫攻坚资金支持,在投入上加力,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如何监督管理好扶贫资金、维护好群众利益?
从客观上看,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之所以屡遭“惦记”,原因在于扶贫资金来源多、涉及部门互不隶属,导致信息不通,难以相互监督,导致个别农村干部心怀侥幸,弄虚作假,不惜触犯“高压线”。同时,农村错综复杂的“熟人圈”,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村干部秉公用权。还要看到,尽管要求健全公告公示制度,但传统的公告方式,由于制作成本、公开介质的限制,对较大范围内的公开,往往只能简单罗列一些项目与数字,而在具体区域内的逐笔公开,又往往知晓范围窄,公开的效果并不理想。
当前,脱贫攻坚到了“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用好扶贫资金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然要求。通过用好“互联网+”,实现对扶贫资金的公开与监督一体化,确保扶贫资金花在“刀刃”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各项惠民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对策措施】
提升“互联网+监督”的意识。对扶贫资金的管理监督,需要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提升“互联网+监督”的意识,落实到人头,厘清每笔资金的来龙去脉。
全程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利用互联网的互动特点,还可以实现“一键通”实名举报,实现全民监督。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则通过数据比对分析,发现项目是否合理、资金使用是否科学、扶贫效果是否明显、是否有违纪违规等问题,实现全程监督。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无解析,请查看标题题目及内容 考试软件 www。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这句话未必准确,因为( )。
-
- A.事物的发展需以条件为前提
- B.事物的本质不以时间为转移
- C.事物的质变是从量变开始的
- D.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查看答案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 )。
-
- A.无偿没收
- B.限制民族工商业
- C.和平赎买
- D.保护民族工商业
- 查看答案
中国共产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政策的文件是()。
-
- A.《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
- B.《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 C.《中国土地法大纲》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查看答案
下列哪一典故与《庄子》无关?( )
-
- A.鹏程万里
- B.庖丁解牛
- C.庄生梦蝶
- D.刻舟求剑
-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决策的说法错误的是( )。
-
- A.决策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对客观存在的多种可能性进行选择
- B.决策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一项活动
- C.决策选择是高级的认识选择
- D.决策选择主要是依据事实判断来进行的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