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风滥“+” 也是作风问题
【背景链接】
据统计,以“互联网+”为关键词的新闻信息约1亿条,以“人才+”为关键词的新闻信息约7450万条。在一些地方,似乎某项工作不“+”一下就算落伍,都不好意思说是创新;似乎只要“+”一下,工作立马就有量的飞跃甚至质的提升。
【专家解读】
[提出观点]
“+”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深度融合、有效介入的工作思路。其核心是从根本上改善工作方式,消除工作盲点,提升工作质态,其要义是以新方法来解决旧难题。
[综合分析]
其实,有些“+”只是为跟风而自戴的高帽。事还是那么一回事,但写上一个“+”,就能掩盖一些陈旧的缺点,在颜值上变得新潮、时尚。其实认真品析就不难发现,很多带“+”的提法,只是“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
一些部门和单位以为,采购了一批互联网设备,开通了网站、微信公号,用互联网做了一些信息公开、沟通传达的工作,就是“互联网+”。其实,这些不过是简单的工具应用。只有让互联网真正成为改变传统工作方式的新载体,成功解决传统工作路径下难以突破的难题,才能称之为有效的“互联网+”。
“+”泛滥,表面问题是“跟风”,实质问题是作风。正是作风上的不严不实和政绩观上的偏差,导致了工作上的盲目跟风、追逐热点,热衷于形式上的“花架子”,却不深学苦练内容上的“真功夫”。实际工作缺乏新的有效推进,具体问题没能在根子上解决,群众自然难以真正收获满意。那些人为包装出来的数据和成效,延误的是时机,耽误的是工作,损害的是形象,最终只是“一时的热闹”,留下的却是“持续的遗憾”。
“+”过热,还反映了创新匮乏与作风虚浮。一些单位和个人,既没有敢于直面问题、解决难题的创新勇气,也缺乏深入研究、细致破解的创新意识,只能做一些以参考借鉴、学习创新为名的简单“复制”,实际上是一种伪创新。
不联系实际、不聚焦问题、不紧接地气,简单从别处移植过来的“+”,难免水土不服,对实际工作无益,反而会掩盖问题,甚至可能阻碍本应及时推出的创新思路和有效举措,最终事倍功半。
[参考对策]
真“+”不宜装旧酒,呼唤的是不编新名词“文饰”、不搞新概念“包装”、不跟新风向“贴牌”的真思想、真解放。只有真正学懂弄通做实“+”的思维理念,勇于将已过时的“旧瓶”打碎,善于将已变质的“旧酒”换新,才能真正收到“旧貌变新颜”的创新实效和“日月换新天”的革新之功。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无解析,请查看标题题目及内容 考试软件 www。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这句话未必准确,因为( )。
-
- A.事物的发展需以条件为前提
- B.事物的本质不以时间为转移
- C.事物的质变是从量变开始的
- D.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查看答案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 )。
-
- A.无偿没收
- B.限制民族工商业
- C.和平赎买
- D.保护民族工商业
- 查看答案
中国共产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政策的文件是()。
-
- A.《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
- B.《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 C.《中国土地法大纲》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查看答案
下列哪一典故与《庄子》无关?( )
-
- A.鹏程万里
- B.庖丁解牛
- C.庄生梦蝶
- D.刻舟求剑
-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决策的说法错误的是( )。
-
- A.决策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对客观存在的多种可能性进行选择
- B.决策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一项活动
- C.决策选择是高级的认识选择
- D.决策选择主要是依据事实判断来进行的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