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科技创造美好生活

提到科技,人们往往习惯于把它作为一种单一的词语来理解。事实上,“科学”与“技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科学解决理论问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二者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诚如科学家们所言,“科学不再仅仅是拓展确证无误的知识,其更为重要的目标是为人类及其环境谋取更大的福利”,这意味着科学研究的真正目的是让人们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科技应为人类造福。

  

  科技颠覆传统工作方式,使人类投入更具创造力的工作。作为新兴产业中的“宠儿”,人工智能及其应用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机器人餐厅到智能家居生产,从语音识别技术到VR虚拟现实,各类科研成果相继问世,又掀起了一波“AI热潮”。毫无疑问,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甚至颠覆了传统的工作方式。有人大胆做出预测:未来几十年,环卫工人将被扫地机器人所取代,司机将被无人驾驶汽车取代,保姆将被家政智能机器人所取代……这不仅极大提高了各个产业的工作效率,也节约了更多的人力、物力,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投入到诸如文学、艺术、科学等更具创造力的领域当中,让人文与科学的魅力竞相迸发,真正满足人的需求。因此,唯有推动科技不断发展,才能真正发挥我们的创造力,迎接更为美好的未来生活。

  

  科技发展需要关注伦理,通达向善。科技的飞速发展不仅推动了经济的不断升级,衡量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也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根本特征。然而,科学研究的步伐太快,科学的灵魂却被远远甩在后面,经受着伦理的拷问。克隆技术便是其中典型的例子,克隆羊多莉的诞生曾赢得一片赞誉,克隆技术也被誉为最有前景的科学研究之一,然而,“克隆技术能否应用于人类”“克隆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至今在学术界都存在争议。与之类似,塑料袋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曾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但如今却成为“最糟糕的发明”,其造成的白色污染、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损害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平衡,又有何善意可言?由此可见,科学研究需要不断推进,但必然要以伦理道德为取向,以通达向善为目标,才能发挥其巨大价值,为人类造福。

  

  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曾经说过:“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作为万物中最具有灵性的生物,人类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科技改变生活,同样也能够破解科技带来的伦理难题,使理性之光照亮美好生活。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这句话未必准确,因为( )。

  • A.事物的发展需以条件为前提
  • B.事物的本质不以时间为转移
  • C.事物的质变是从量变开始的
  • D.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 )。

  • A.无偿没收
  • B.限制民族工商业
  • C.和平赎买
  • D.保护民族工商业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政策的文件是()。

  • A.《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
  • B.《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 C.《中国土地法大纲》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哪一典故与《庄子》无关?( )

  • A.鹏程万里
  • B.庖丁解牛
  • C.庄生梦蝶
  • D.刻舟求剑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关于决策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决策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对客观存在的多种可能性进行选择
  • B.决策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一项活动
  • C.决策选择是高级的认识选择
  • D.决策选择主要是依据事实判断来进行的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