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群众之力立文化之功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的内核。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无论是流觞曲水,还是如今的《中国诗词大会》人民群众的口口相传,执笔书写的都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文化之功如滴水穿石,只有基层文化活起来百姓精神才能富起来,为此我们要认识到基层文化供给侧改革关键在转变文化服务的思路:通过政府主导带动群众参与,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
创新文化服务方式,需要加强文化人才建设。基层群众是文化服务的主体,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学习传统文化,让传统艺术后继有人的同时,也不可忘记那些草根阶层的人才。比如修车工王师傅在工作间隙也会琢磨写诗,与他人交流;比如抗癌勇者白女士在病床上学习诗词文化,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病魔。这些草根文化人才通过文化,在自己原本像荒漠的生命中寻到了一抹绿色,给自身带来希望和渴求。这些草根阶层的文化人才与文化追求,正是整个国家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灵魂与支撑,他们用行动感染他人,推动群众自主自发地参与到文化的活动中去。
创新文化服务方式,需要推动农村文化建设。随着农家书屋等工程的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广大群众也逐渐脱离文化荒芜的生活,从书屋中学习知识、了解时事热点。或是以兴趣为依托,组建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业余剧团,在让自我文化活动提升的同时也满足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明需求。同时,政府作为文化市场的主导者,要像各出版社介绍中国农村图书市场的巨大潜力,将畅销书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的图书引进农村,这时书屋的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的图书借还机制与专业管理人员的配备会更加有利于农村文化的建设,进而提高农民素质。
创新文化服务方式,需要融合互联网技术。近年来,网络表演行业迅速发展像papi酱这样的网红越来越活跃,他们的共性是通过传递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粉丝,成为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尽管对待这个现象的态度众说纷纭,但面对如今时代的互联网大背景,政府部门更需要做好监管与引导工作,推动建设一个健康向上的行业。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基层是文化的展现园地,政府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要让政府端菜变为群众点菜,从而激发群众参与文化创造的热情,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长盛不衰。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这句话未必准确,因为( )。
-
- A.事物的发展需以条件为前提
- B.事物的本质不以时间为转移
- C.事物的质变是从量变开始的
- D.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查看答案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 )。
-
- A.无偿没收
- B.限制民族工商业
- C.和平赎买
- D.保护民族工商业
- 查看答案
中国共产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政策的文件是()。
-
- A.《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
- B.《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 C.《中国土地法大纲》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查看答案
下列哪一典故与《庄子》无关?( )
-
- A.鹏程万里
- B.庖丁解牛
- C.庄生梦蝶
- D.刻舟求剑
-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决策的说法错误的是( )。
-
- A.决策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对客观存在的多种可能性进行选择
- B.决策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一项活动
- C.决策选择是高级的认识选择
- D.决策选择主要是依据事实判断来进行的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