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整治浮夸文风

 1. 文风的重要性

  

  “文变染乎世情”。唐代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一扫文坛骄淫浮荡、柔靡轻艳之风的积弊;宋仁宗“以直言召人”,将宋朝带入了“文德之治”的鼎盛时期;延安时期的整风运动,将整顿文风摆到了极其突出的地位,为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极大地凝聚了共识和力量。

  

  文风清方得世风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愈是承平日久,愈要警惕形式主义、华而不实文风的死灰复燃,与社会上的奢靡浮华之风相互交织。如今,互联网为我们带来了浩如烟海的信息,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也容易导致思想浅薄、判断力下降,恰恰需要媒体工作者持中守正、推陈出新,追求简单质朴的叙述风格,以匠心独运的策划设计和生动精彩的真实细节,提高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影响力。

  

  2. 危害影响

  

  浮夸自大的文风套路,往往是冠以哗众取宠的标题,吸引不明真相的读者点击。一无事实骨架,二无内容血肉,三无思想含量,徒有浮躁外壳。但通读全文,才发现不过是一些以偏概全的素材剪切,哗众取宠的自吹自擂,乃至子虚乌有的胡编乱造。其目的无非在于强蹭热点、硬造噱头,刺激和挑动民众的极端情绪,为实现流量变现的营销目的服务。这样做无疑是抛弃了一个媒体追求真实的基本原则,忽视了媒体记录历史、传播价值的责任与担当。这不仅会误导公众认知、传递错误的价值观念,更会消解媒体公信力,动摇自身存在的根基。

  

  用浮夸文风讲荒诞故事,反过来会自食其果。全球一体化时代,信息传播也早已全球化了。这边写下《中国放的这句狠话,美国再听不懂就要出大事了》,那边就引来人们警惕,实际上是可笑的无稽之谈;这边推送《别怕,中国科技实力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那边就有了无数猜想,事实却是断章取义、妄下结论。显然,这不是“中国威胁”,而是“威胁中国”了,国际传播、形象传播在不经意间被“抹黑”了、“异化”了。

  

  文章不会因为浮夸而增色,国家也不会因为自大而变强。挑动极端情绪、肆意传播偏见的后果,容易造成公众走进夜郎自大、自吹自擂狂妄误区,导致社会陷入信息碎片化、思维程序化的认知闭环。

  

  文如其人。题党、炒作派、浮夸风,体现的是一些人不正确的认知和浮夸的作风,体现的是一些人只为个人利益不顾公共环境与公共利益的自私。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失去的却是自己心中对文字与文章的敬重,失去的却是对自己人生价值与追求的敬重,失去的却是自己对为人尺度与底线的坚守。

  

  3.对策措施

  

  好文章,贵在简。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有麦克风。一些自媒体从业人员,将写作这件很“简单”的事,人为地复杂化了。一些标题党,作标题一惊一乍、摆事实似是而非,千里万里,云遮雾障,使读者不知所云,也就谈不上传播价值,影响了清爽的舆论生态。

  

  讲述一件,单刀直入,清清爽爽,明明白白,表达清楚即可,明确就可以了。

  

  好文章,贵在新。“像我者死,似我者生。”信息快餐时代,很多文章往往是照搬照抄、人云亦云,缺乏新意。往往一个流行词过来,大家一起用,仿佛不用这个词,就跟不上潮流一样。这种跟风式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也影响了读者的审美,使事实与真相越来越远。文章新,新在变化的事物上,每天的新人新事,只要肯接地气,文章就一定能出新意。

  

  好文章,贵在实。文章要“言之有物”,切忌假大空。一条假新闻,往往容易误导公众,丧失新闻传播的意义。最好听的话,是真话,最好看的新闻,是真事。好文章,不在辞藻,而在于内容。实实在在的内容,直面问题,正视差距,不文过饰非,不掩盖问题,既讲成绩,也讲问题,甚至以问题为导向,这样的文章,才有风骨,才有理性,才有价值,才有意义。

  

  一篇好文章,一定要让人产生共鸣,而这种共鸣,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心灵,能打动人心的文章,不在语言动听,而在事实动人,最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用心血化出来的,而是用汗水凝出来的。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这句话未必准确,因为( )。

  • A.事物的发展需以条件为前提
  • B.事物的本质不以时间为转移
  • C.事物的质变是从量变开始的
  • D.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 )。

  • A.无偿没收
  • B.限制民族工商业
  • C.和平赎买
  • D.保护民族工商业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政策的文件是()。

  • A.《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
  • B.《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 C.《中国土地法大纲》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哪一典故与《庄子》无关?( )

  • A.鹏程万里
  • B.庖丁解牛
  • C.庄生梦蝶
  • D.刻舟求剑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关于决策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决策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对客观存在的多种可能性进行选择
  • B.决策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一项活动
  • C.决策选择是高级的认识选择
  • D.决策选择主要是依据事实判断来进行的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