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热
【背景链接】
2018年8月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9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公布了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中国的都江堰、灵渠、姜席堰和长渠4个项目全部申报成功。加上本次公布的第五批,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项目已达17处,是拥有遗产工程类型最丰富、灌溉效益最突出、分布范围最广泛的国家。
【综合分析】
对于文化遗产,应该始终将保护放在第一位,没有做好保护工作,就谈不上开发利用。如果只“申”不“保”,不把“申遗”当作一种责任的话,则无非只为了经济利益。
毋庸讳言,世界遗产是独一无二的,是应当世世代代流传下去的杰作。因此,当代人有更大的责任将这些世界遗产真实、完整地留给子孙后代。时下,国内一些地方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如果这股“申遗热”是出于保护和延续人类文化瑰宝的目的,自然是值得称道的。
时下,一些地方“申遗”工作醉翁之意不在酒,急功近利,申报前热火朝天,申报后温度下降;申报前抢“牌子”,申报后要“票子”。甚至一旦申报成功,想的便是经济效益,而将遗产保护等全都抛到了脑后。这种只“申”不“保”,借“申”生财的做法,无疑给遗产申报和保护工作蒙上一层阴影。
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经济开发的困惑和尴尬,尤其是超容量旅游和错位性旅游开发,对世遗构成了极大威胁。尽管在世界遗产地开发旅游资源,是一种展示方式,但对于遗产本身来说,稍不留神,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就会给其带来无法预知的灾难。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研究,目前我国已总结出一些基本的经验和教训。一些地区的政府已经意识到遗产的价值和保护利用的重要性,并着手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如拆除商业性非遗产建筑物和构筑物,尽量恢复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等。但从总体来看,国内世遗项目仍面临着严重威胁,亟待采取措施加强保护。“申遗”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文物保护工作的告一段落,而意味着遗产保护更大责任的开始。
【参考对策】
一是世界遗产资源市场化经营,人类要站在对文明、对历史负责的高度,认清世界遗产的本质,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并由国家成立专门的世界遗产管理机构,制订相应的法律,完善管理机制,才能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矛盾,使世遗项目得以永续利用。
二是世遗保护要从研究国家遗产战略规划入手,从环境生态安全和中国可持续性发展来考虑,申报的项目也要考虑到关联度大、受益面广等因素,因为自然文化遗产一旦遭受破坏就无法复原。
三是申遗与旅游开发既要从申遗的申报程序上,保证文化保护的纯粹性;又要从旅游产业发展的模式上,打破“门票经济”的怪圈,让文化遗产成为旅游的一个环节而非全部。也就是说,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不仅要从体制机制上加以保障,更要从发展方式上予以根治,要像维护生态环境一样,维护好文化遗产。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这句话未必准确,因为( )。
-
- A.事物的发展需以条件为前提
- B.事物的本质不以时间为转移
- C.事物的质变是从量变开始的
- D.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查看答案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 )。
-
- A.无偿没收
- B.限制民族工商业
- C.和平赎买
- D.保护民族工商业
- 查看答案
中国共产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政策的文件是()。
-
- A.《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
- B.《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 C.《中国土地法大纲》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查看答案
下列哪一典故与《庄子》无关?( )
-
- A.鹏程万里
- B.庖丁解牛
- C.庄生梦蝶
- D.刻舟求剑
-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决策的说法错误的是( )。
-
- A.决策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对客观存在的多种可能性进行选择
- B.决策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一项活动
- C.决策选择是高级的认识选择
- D.决策选择主要是依据事实判断来进行的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