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时代重温读书的价值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互联网时代,信息唾手可得,搜索无往不利,获取知识的门槛变低了。当此之时,为什么要重温读书的价值?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相比碎片化、被动型的知识获取,读书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知识、整体性思考。通过阅读,有利于让人类智慧的结晶序列式地内化于心。不管纸质书还是电子书,不管书籍的介质、读书的方式如何变化,这样的价值不会衰减、意义不会褪色。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良好阅读传统的国度里,竟然出现了读书无用的言论。事实上,阅读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并不陌生,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价值理念冲击着这个时代,“开卷有益”备受争议,“快餐文化”广为流传,教育引导偏差引起的“功利性阅读”等问题凸显,成为文化建设上的拦路虎。”把阅读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人一定拥有开阔的精神版图;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全民阅读的品质,这样的国家一定拥有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实现提升自我素质与修养的价值。在今天读书变成了一种“作秀”,变成了一种“功利”。一些干部沉迷于觥筹交错、迎来送往,满身烟酒味,毫无书卷气;不少人心为物役,铁了心做“物质的短暂情人”,一些地方的“读书无用论”则夺下了孩子手里的课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多读书,既有敦促干部避免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退化的考虑,更有培养人文精神、涵养政治伦理、提升思想境界的深意。俄国作家冈察洛夫说:看书和学习是思想的无穷发展。通过学习,可以远离低级趣味,提升道德境界,获得高尚情操。

  

  让阅读成为一种文化底蕴,实现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如今,“全民阅读”不仅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提升自己的空间,更为一个国家的文明进步凝聚了力量。社会上急功近利风气让很多人相信了“一夜成名”。从社会层面看,将人与读书世界隔离开来的,往往是浮躁之气、功利之心。这种病象,也侵袭到阅读内部。不少书店和书市,唱主角的是七拼八凑的成功学、致富术、官场秘笈,这些文化垃圾倾倒在心灵家园,非但不能长精神,还要“长疾瘤”。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软实力的提升离不开文化底蕴的积淀,也就离不开阅读。因此,应该培养良好的读书氛围,积淀浓厚的文化底蕴。

  

  对于“时间都去哪儿了”,习近平总书记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个人时间被工作占去之外,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在陕西插队走了30里路去借书,有时吃饭也拿着书,经常给干部推荐书……读书是他的习惯、是他的爱好,更是他的生活方式,因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书籍就像一位“文明使者”,从远方而来,带我们了解过去,指引我们面向未来。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这句话未必准确,因为( )。

  • A.事物的发展需以条件为前提
  • B.事物的本质不以时间为转移
  • C.事物的质变是从量变开始的
  • D.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 )。

  • A.无偿没收
  • B.限制民族工商业
  • C.和平赎买
  • D.保护民族工商业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政策的文件是()。

  • A.《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
  • B.《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 C.《中国土地法大纲》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哪一典故与《庄子》无关?( )

  • A.鹏程万里
  • B.庖丁解牛
  • C.庄生梦蝶
  • D.刻舟求剑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关于决策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决策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对客观存在的多种可能性进行选择
  • B.决策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一项活动
  • C.决策选择是高级的认识选择
  • D.决策选择主要是依据事实判断来进行的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