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材料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全民守法。全民守法,就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要坚决改变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谁违法就要付出比守法更大的代价,甚至是几倍、十几倍、几十倍的代价。当然,这是一个过程,要逐步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树立法律的权威。(摘自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材料二: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问题:

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谈谈在社会生活中违法成本低、违法行为屡次发生,而守法成本高,正当权利容易受到侵犯,并且受到侵犯后难以得到有效救济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一、在现实生活中,违法成本低指的是违法行为没有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而变成事实上的合法行为;或者只被追究较轻的法律责任,导致违法行为、法律责任与惩罚或补偿之间不相当。这导致违反法律的人在高获益低违法成本的情况下,继续从事违法行为,甚至变本加厉。而在法律关系中,一方主体的违法行为意味着另一方主体的权益因之受到侵害。在违法行为没有被追究应予追究的法律责任的情况下,受到侵犯的正当权益就无法得到有效救济。这使得守法一方的主体在法律关系中因为遵守法律而造成自身权益减损,也就是所谓的“守法成本高”。如果在一个社会中,违法成本低而守法成本高这种现象普遍出现,就会导致法律的权威丧失,导致国家治理效率低下,甚至出现社会失序、人心涣散。

二、这种现象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我国传统法治淡薄,人们守法意识不强等。从国家治理和公权力运行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以下情况出现时:

(1)法律体系不健全,法律规定不完善。这可能表现为法律存在规制空白或法律规定不合理;也可能表现为法律规定过于笼统,可操作性差;或表现为立法中所立法的处罚力度弱,达不到惩戒的效果。

(2)法律实施不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政机关没有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存在失职和渎职行为。这有的是因为执法体制自身存在问题,不同层级和部门的事权和职能不明确,执法力量配置不合理,或者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不完善,存在有案不移、有案难移等问题。有的是因为行政机关没有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执法,没有做到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这一部分问题出现是因为存在对执法活动的干预,存在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存在执法腐败现象。

(3)在适用法律环节,存在司法不公、司法腐败。例如在审判中托人情、找关系、打招呼、批条子、请客送礼,说的是可能存在着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一种情况是司法人员和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甚至某种中介组织进行私下接触、交往,出现司法腐败、徇私枉法。另一种情况是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影响审判权和检察权的独立公正行使。

(4)从执政者的角度来看,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如果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就会破坏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法治理念,使人们认为违法的成本低而守法的成本高。

三、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主要任务有着现实针对性,对改变这一现象,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有纲举目张的作用。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应当做到:

(1)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例如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能够得到合理合法的解决,又如完善执法程序,对执法范围、幅度进行细化等,再如通过修宪设立“监察委员会”和《国家监察法》的制定,就是从立法上进行制度完善,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保证对公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等。

(2)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也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责范围,规定了审判权、检察权独立行使的原则。因此应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治化。

(3)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这要求推进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纠正不作为、乱作为,深化执法体制改革。同时,也要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惩治执法腐败。

(4)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公正司法。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制度,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5)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坚持依法执政。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国画大师李某欲将自己的传奇人生记录下来,遂请作家王某执笔,其助手张某整理素材。王某以李某的人生经历为素材完成了自传体小说《我的艺术人生》。李某向王某支付了5万元,但未约定著作权的归属。该小说的著作权应当归谁所有?

  • A.归王某所有
  • B.归李某所有
  • C.归王某和张某共同所有
  • D.归王某、张某和李某三人共同所有
查看答案
单选题

2013年3月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签发了一张银行承兑汇票,汇票金额10万元,到期日为2013年6月1日,付款行为A银行。2013年3月10日乙公司将汇票背书转让给丙公司,并在汇票上记载“丙公司货到验收合格后票据权利转移至丙公司”。汇票一直未被提示承兑,2013年3月15日丙公司工作人员不慎将汇票遗失,2013年3月16日丙公司向A银行通知挂失止付,2013年3月17日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2013年3月18日法院决定受理申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乙公司背书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背书行为无效
  • B.背书行为无效,所附条件具有民法上的效力
  • C.背书行为有效,所附条件不具有票据法上的效力
  • D.背书行为及所附条件均具有票据法上的效力
查看答案
多选题

2013年3月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签发了一张银行承兑汇票,汇票金额10万元,到期日为2013年6月1日,付款行为A银行。2013年3月10日乙公司将汇票背书转让给丙公司,并在汇票上记载“丙公司货到验收合格后票据权利转移至丙公司”。汇票一直未被提示承兑,2013年3月15日丙公司工作人员不慎将汇票遗失,2013年3月16日丙公司向A银行通知挂失止付,2013年3月17日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2013年3月18日法院决定受理申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如公示催告期满,无人申报权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法院应作出除权判决
  • B.经丙公司申请,法院作出除权判决
  • C.除权判决公告之日起,丙公司有权要求A银行付款
  • D.除权判决公告之日起,丙公司有权要求甲公司另行制作同样的汇票交付自己
查看答案
多选题

2013年3月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签发了一张银行承兑汇票,汇票金额10万元,到期日为2013年6月1日,付款行为A银行。2013年3月10日乙公司将汇票背书转让给丙公司,并在汇票上记载“丙公司货到验收合格后票据权利转移至丙公司”。汇票一直未被提示承兑,2013年3月15日丙公司工作人员不慎将汇票遗失,2013年3月16日丙公司向A银行通知挂失止付,2013年3月17日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2013年3月18日法院决定受理申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如汇票丢失后,丙公司拟采取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利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丙公司提供相应担保请求甲公司补发汇票,甲公司拒绝,丙公司有权起诉要求甲公司补发汇票
  • B.丙公司提供相应担保请求A银行付款,A银行拒绝,丙公司有权起诉要求A银行承担票据责任
  • C.丙公司起诉的,应向法院提供相当于汇票金额的担保
  • D.以上都对
查看答案
单选题

2013年3月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签发了一张银行承兑汇票,汇票金额10万元,到期日为2013年6月1日,付款行为A银行。2013年3月10日乙公司将汇票背书转让给丙公司,并在汇票上记载“丙公司货到验收合格后票据权利转移至丙公司”。汇票一直未被提示承兑,2013年3月15日丙公司工作人员不慎将汇票遗失,2013年3月16日丙公司向A银行通知挂失止付,2013年3月17日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2013年3月18日法院决定受理申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如在公示催告期内,张某持该汇票向人民法院主张自己是票据权利人,汇票上显示丙公司将汇票背书转让给张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法院应裁定中止公示催告程序
  • B.法院应裁定终结公示催告程序
  • C.法院应在公示催告程序中直接审理张某与丙公司的纠纷
  • D.法院应并案审理张某与丙公司的纠纷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