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某风沙区生态环境整治工程预计在项目区内造林种草,建设总规模10万平方米,草地、灌木、树种比例分别占总面积的30%、50%和20%。项目区设备设施建设主要有灌溉设备1000套,打组合井2000眼,打机电井400眼,建扬水站一座,干渠3000m,斗渠15000m,农渠4000m,育苗设备30套,农用机械100套,变压器200套,低压输电线路200km,高压输电线路100km,工程机械20套,牧草采收加工设备200套,办公设备100套,作业道路工程300km,土建工程2000m2。建设目标为提高植被覆盖率,减轻沙尘暴的侵害,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同时还可以保持水土流失、防风固沙等,因此重点发展防风固沙林、牧场防护林等防护林种。本项目建设总投资额为20亿元人民币。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对项目地区自然环境概况需要了解哪些内容?

2.简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的内容。

3.简述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分析。

4.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哪些?

5.简述土壤植被保护的措施。

6.对于灌溉造成的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情况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 对自然环境概况的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包括区域所处的纬度和经度、所处地区的行政地理位置、地区地形地貌的构成及其特点等。

  (2)区域的气候类型和特点。区域内气候所属类型,四季气候特点、平均气温、降雨情况、蒸发情况、风力风速、日照情况等。

  (3)区域内水资源情况。区域内地表水体和地下水的构成情况,水资源的总量和特点等。

  (4)区域内植被覆盖和土壤情况。当地的主要野生植物、树木的类型和特点,地面的植被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土壤的特性、性状,不同类型土壤的分布与构成。

  (5)区域内野生动物情况。动物的种类、分布、生活习性等。

  (6)区域内土地利用情况。项目涵盖的土地总面积以及林地、耕地、牧业等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情况和比例。

  (7)区域内社会经济环境情况。区域内的人口和从事不同行业(林业、牧业等)的人口比例,当地的经济指标、行业构成和特点等。

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包括:

  (1)对植被的影响。项目在施工建设期对植被的破坏,主要是施工场地和运输路线对植被的破坏,以及对当地植物种群的种类和构成的影响;营运期应考察植被的恢复和生长情况,重点考察植物种群的多样性和生长环境的变化。

  (2)对动物的影响。施工期时项目的建设对区域内野生动物种群、分布、数量等产生的影响,重点考察区域内是否存在国家保护的物种;营运期林木建好后会有部分动物的数量上升,因此会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3.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分析包括:

  (1)施工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施工弃渣。土石方等弃渣的堆放可以产生扬尘,同时使得地表裸露等。

  (2)营运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为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营运期的生活垃圾不但会影响环境景观,垃圾长期堆放会产生废气、渗出液等影响空气质量,同时渗出液随降雨扩散及渗入地下,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

4.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

  (1)对种植防风固沙林木的地区严禁开垦和放牧;

  (2)对于林木的幼苗所在区域要采取围封的做法;

  (3)对于放牧区,应当严格控制牲畜的数量、严禁过度放牧;

  (4)对于区域内的野生动植物应当积极的保护,尤其是国家保护动物和濒危

  动物,严禁破坏它们生存栖息的环境;

  (5)在物种的选取上应当尽量选用当地原有的物种。

5.土壤植被保护措施包括:

  (1)在设计阶段应尽量避免占用林地、灌丛和基本农田等植被较好的地段,同时尽量不要破坏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和水土保持设施,应当采取尽量少占地、少破坏植被的原则,并尽可能地减少临时占地面积,避免造成土壤与植被的大面积破坏。

  (2)施工期应当尽量在植被差的地方取土,减少对地表土壤和植被的破坏和产生新的土壤侵蚀。尽量缩小施工范围,施工活动严格控制在施工区域内,尽可能地不破坏原有的地表植被和土壤。

  (3)施工过程中在开挖地表土壤时,应将表土堆在一边,等待施工完成后,整理现场恢复植被。

  (4)临时占地产生破坏区要在项目竣工后进行土地复垦和植被重建,采取平整土地、种植牧草和树木等措施给予恢复。

  (5)对于施工中破坏的树木和灌丛给予补偿。

  (6)营运期应当加强对种植区土壤的防护与土壤改良,减少化肥、农药等对土壤和植物的污染。

  (7)施工结束后对生产生活区周围进行绿化修复。

6.对于灌溉造成的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情况可采取的缓解措施有:

  (1)采用节水的灌溉方式,降低盐渍化的可能性。

  (2)平整土地以防止地表局部不平造成积盐。

  (3)合理进行灌溉,控制好地下水的水位。

  (4)灌溉时采取浅浇快轮的做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多选题

(2020年真题)影响碱液吸收法烟气处理效率的主要因素有( )。

  • A.吸收液pH值
  • B.吸收液喷淋量与气量的比值
  • C.吸收液的分散状态
  • D.吸收塔压降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某建设项目拟采用燃烧法处理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气态有机污染物,原始废气中的颗粒物浓度约为200mg/m3。为降低废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可使用的预处理方法有(  )。

  • A.干性过滤
  • B.喷淋洗涤
  • C.活性炭吸附
  • D.喷钙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控制燃煤锅炉SO2排放的有效方法是(  )。

  • A.炉内喷钙
  • B.石灰石-石膏湿法
  • C.循环流化床锅炉
  • D.氨法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某公司拟在距离厂界10m处安装4台小型方体冷却塔,预测表明厂外敏感点噪声超标。通常采用的噪声治理方法有()。

  • A.设置声屏障
  • B.选用低噪声冷却塔
  • C.调整冷却塔的位置
  • D.进风口安装百叶窗式消声器
查看答案
多选题

环境影响评价中,在()的情况下需进行非正常工况分析。

  • A.正常开、停车
  • B.工艺设备达不到设计规定要求
  • C.部分设备检修
  • D.环保设施达不到设计规定要求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