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拟建水电站是A江水电规划梯级开发方案中的第二级电站(堤坝式),以发电为主,兼顾城市供水和防洪,总装机容量3000MW。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1850m3/s,水库设计坝高159m,设计正常蓄水位1134m,调节库容5.55×108m3,具有周调节能力,在电力系统需要时也可承担日调峰任务,泄洪消能方式为挑流消能。
项目施工区设有砂石加工系统、混凝土拌和及制冷系统、机械修配、汽车修理及保养厂,以及业主营地和承包商营地。施工高峰人数9000人,施工总工期92个月。项目建设征地总面积59km2,搬迁安置人口3000人,设3个移民集中安置点。
坝址上游属高中山峡谷地貌,库区河段水环境功能为Ⅲ类,现状水质达标。水库在正常蓄水位时,回水长度96km,水库淹没区分布有A江特有鱼类的产卵场,其产卵期为3~4月份。经预测,水库蓄水后水温呈季节性弱分层,3月和4月出库水温较坝址天然水温分别低1.8℃和0.4℃。
B市位于电站下游约27km处,依江而建,现有2个自来水厂的取水口和7个工业企业的取水口均位于A江,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经处理后排入A江。电站建成后,B市现有的2个自来水厂取水口上移至库区。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指出本项目主要的环境保护目标。给出本项目运行期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本项目是否需要配套工程措施保障水库下游最小生态需水量?说明理由。指出施工期应采取的水质保护措施。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项目主要的环境保护目标有:
(1)A江的特有鱼类及其产卵场。
(2)现状Ⅲ类水体的A江库区河段及建成后的库区。
(3)电站下游B市现有的两个取水口及7个工业企业的取水口。
(4)需搬迁的居民区及3个移民集中安置点。本项目运行期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
(1)大坝的阻隔。大坝建成后,阻隔了坝上和坝下水生生物的种群交流,特别是对A江特有的鱼类及其他洄游性鱼类造成阻隔影响。
(2)水文情势的变化。由于库区流速变缓,库区鱼类种群结构可能发生变化,原流水型鱼类减少或消失,而静水型鱼类会增加。
(3)水域生境变化。导致水生生态系统改变,库区饵料生物也会发生变化,某些饵料生物有进一步增多的趋势。
(4)库区淹没。破坏了A江特有鱼类的产卵场。
(5)低温水。对库区及坝上水生生物生活有不利影响。
(6)气体过饱和。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高坝大库及挑流消能产生的气体过饱和对鱼类有不利影响。(1)本项目不需要配套工程措施保障水库下游最小生态需水量。
(2)理由:由于该项目是堤坝式水电站,正常发电时下泄的水量可以满足下游生态用水,即使不发电,也可能通过闸坝放水保障下游的生态用水。施工期可以采取的水质保护措施有:
(1)施工废水集中收集统一处理后回用。
(2)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包括业主营地和承包商营地)生化处理后回用于场地绿化或洒水降尘。
(3)对砂石加工系统废水采取沉淀措施后回用。
(4)对混凝土拌和站废水采用中和、沉淀处理后回用。
(5)对机械修配、汽车修理及保养厂的废水应先经过隔油处理后,再经沉淀和生化处理后回用。
(6)施工场地应远离河道;禁止将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A江;禁止向河道内倾倒固体废物,如弃土弃渣和生活垃圾等。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2020年真题)影响碱液吸收法烟气处理效率的主要因素有( )。
-
- A.吸收液pH值
- B.吸收液喷淋量与气量的比值
- C.吸收液的分散状态
- D.吸收塔压降
- 查看答案
某建设项目拟采用燃烧法处理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气态有机污染物,原始废气中的颗粒物浓度约为200mg/m3。为降低废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可使用的预处理方法有( )。
-
- A.干性过滤
- B.喷淋洗涤
- C.活性炭吸附
- D.喷钙
- 查看答案
控制燃煤锅炉SO2排放的有效方法是( )。
-
- A.炉内喷钙
- B.石灰石-石膏湿法
- C.循环流化床锅炉
- D.氨法
- 查看答案
某公司拟在距离厂界10m处安装4台小型方体冷却塔,预测表明厂外敏感点噪声超标。通常采用的噪声治理方法有()。
-
- A.设置声屏障
- B.选用低噪声冷却塔
- C.调整冷却塔的位置
- D.进风口安装百叶窗式消声器
- 查看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中,在()的情况下需进行非正常工况分析。
-
- A.正常开、停车
- B.工艺设备达不到设计规定要求
- C.部分设备检修
- D.环保设施达不到设计规定要求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