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表示,忆阻器被植入到人体内后,可以执行体征______、疾病______、 伤口愈合跟踪,并能够将信息无线传送给医生或患者,以便于采取后续措施。实验证实,可降解忆阻器可读写数百次,在干燥情况下,信息可储存3个月。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监视 预报
- B.监控 预防
- C.监测 预警
- D.监管 预测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第一空,根据文段语境可知,空中所填词语,应表示忆阻器对体征的作用。“监视”表示从旁监察注视,侧重与看,通常搭配人的行为、举动等。置于此处,搭配不当,故排除A项。“监控”表示监测并进行控制,而忆阻器并不能控制体征,故排除B项。“监管”表示监视管理,而忆阻器并无管理体征的功能,故排除D项。“监测”能够对应“体征的变化”,C项恰当,故C项当选。
第二空,将C项代入验证,“疾病预警”符合搭配。
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某日晚20时许,某派出所接市局110指令:称报警人李某的某品牌手机在某饭店吃饭时遗失。李某拨打遗失手机,捡到手机的张某接听,并称可以把李某的手机送还,但需支付劳务费,李某认可。双方在约定地点见面。但在交接时,张某提出加钱,李某不同意,发生争吵,张某一拳将李某鼻子打出血。
在调查时,张某拒绝配合,撕扯民警警服,阻碍执法,造成恶劣影响。张某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有:(多选)
-
- A.捡拾李某手机
- B.向李某索要劳务费
- C.将李某鼻子打出血
- D.撕扯民警警服
- 查看答案
某日晚20时许,某派出所接市局110指令:称报警人李某的某品牌手机在某饭店吃饭时遗失。李某拨打遗失手机,捡到手机的张某接听,并称可以把李某的手机送还,但需支付劳务费,李某认可。双方在约定地点见面。但在交接时,张某提出加钱,李某不同意,发生争吵,张某一拳将李某鼻子打出血。
民警接警后出警,根据现场情况,对张某予以治安处罚。下列不属于治安处罚种类的是:(单选)
-
- A.训诫
- B.警告
- C.罚款
- D.行政拘留
- 查看答案
某日晚20时许,某派出所接市局110指令:称报警人李某的某品牌手机在某饭店吃饭时遗失。李某拨打遗失手机,捡到手机的张某接听,并称可以把李某的手机送还,但需支付劳务费,李某认可。双方在约定地点见面。但在交接时,张某提出加钱,李某不同意,发生争吵,张某一拳将李某鼻子打出血。
根据以上情境,判断该警情的类型是:(单选)
-
- A.经济纠纷
- B.紧急求助
- C.治安案件
- D.刑事案件
- 查看答案
2016年11月15日,派出所民警接病人家属求助赶赴现场,发现一名疑似精神病人在小区车棚顶上大声叫喊,情绪激动并用砖头砸人,已有两名群众受伤,受伤群众与精神病人家属相互抱怨、推搡,引发大量群众围观造成现场秩序混乱。民警立即疏散围观群众,协调消防部门利用长梯予以救助。街坊杨某开车帮助病人家属将其送至精神病院。杨某在人行道上临时停车,交警以《XX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规定对杨某予以200元处罚的决定。
交警对杨某交通违法行为处罚的直接依据是地方性法规。根据法的效力原则,法从高到低正确的排序应该是( )。(单选)
-
- A.宪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法律
- B.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 C.宪法、法律、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
- D.宪法、地方性法规、法律、行政法规
- 查看答案
2016年11月15日,派出所民警接病人家属求助赶赴现场,发现一名疑似精神病人在小区车棚顶上大声叫喊,情绪激动并用砖头砸人,已有两名群众受伤,受伤群众与精神病人家属相互抱怨、推搡,引发大量群众围观造成现场秩序混乱。民警立即疏散围观群众,协调消防部门利用长梯予以救助。街坊杨某开车帮助病人家属将其送至精神病院。杨某在人行道上临时停车,交警以《XX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规定对杨某予以200元处罚的决定。
交警对杨某的交通违法行为当场作出处罚决定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单选)
-
- A.告知杨某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
- B.当场填写了处罚决定书并交付给杨某
- C.将处罚情况第二天报其所属的交警大队备案
- D.对违法车辆进行查扣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