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三次高潮。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1)随着西方殖民主义对亚洲的不断侵略,亚洲诸国的封建经济的逐渐解体,社会基本矛盾和与西方殖民者的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在此基础上19世纪中期形成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其主要内容包括:印度士兵反英大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和中国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等。这次运动高潮的主力军是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在印度部分封建王公也参加了反英起义。由于亚洲国家经济、政治的落后,这次运动未有先进阶级思想领导,而以宗教作为组织和动员群众的手段。
(2)19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这时期的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与瓜分世界殖民地的争斗,使亚洲诸国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进程深化,同时亚洲各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出现了早期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时期亚洲请国爆发了第二次民族运动高潮,其主要内容包括:1876年以来的奥斯曼青年党人的改革与立宪运动、1885年印度国民大会的成立、中国的戍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菲律宾资产阶级革命等。这第二次民族运动高潮发展的水平较之第一次已有所提高,它包含了下层人民群众的反帝反封建起义和早期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但前后两者尚未结合,也就是说,代表先进生产方式的资产阶级尚未领导下层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
(3)20世纪初,亚洲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已有初步发展,本民族的资产阶级基本形成,由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矛盾更趋激化,终于爆发了以“亚洲觉醒”为代表的亚洲近代第三次民族运动高潮,其主要内容包括:1905年伊朗革命、印度反英民族运动高潮、青年土耳其党人革命、中国辛亥革命等。这第三次运动高潮较之第二次又有所发展,下层人民群众的基本斗争与上层资产阶级运动开始结合,运动的总体由过去的“自发”开始走向现在的“自觉”,新兴资产阶级以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相号召,运动发展为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在“东方屈服于西方”的大环境下,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近代亚洲三次高涨的民族运动都失败了。然而,这是被压迫民族前进中的失败。至20世纪后半期,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运动均获得了胜利。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在社会规范学习与道德品质发展的研究中,班都拉(ABandura)等心理学家的研究重点是
-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 查看答案
与悬浮-密实结构的沥青混合料相比,关于骨架-空隙结构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A.黏聚力大,内摩擦角大
- B.黏聚力大,内摩擦角小
- C.黏聚力小,内摩擦角大
- D.黏聚力小,内摩擦角小
- 查看答案
沥青混合料结构组成中,骨架-空隙结构的特点是( )。
-
- A.黏聚力较高,内摩擦角较小
- B.黏聚力较高,内摩擦角较大
- C.黏聚力较低,内摩擦角较大
- D.黏聚力较低,内摩擦角较小
- 查看答案
柔性路面主要代表是沥青类路面,其破坏主要取决于( )和极限垂直变形。
-
- A.剪切变形
- B.抗剪强度
- C.弯拉强度
- D.弯拉应变
- 查看答案
雅各宾派也被称为()
-
- A.沼泽派
- B.平等派
- C.忿激派
- D.山岳派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