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断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土断是指东晋和南朝为解决侨置问题而推行的整理户籍及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政策。由于侨置引起户籍混乱,影响财政收入,从晋成帝时开始推行土断,即以土(居住地)作为断定户籍的依据,使之著籍,取消侨人原来的临时户籍,改由居住地编制统一的黄籍,因此也就取消了侨人免除调役的优待。364年,大规模地实行庚戌土断,土断严厉清查户口,对隐匿户口的豪族地主也给予惩处,由桓温主持,取得很大成果。土断后,国家控制的户口大量增加,赋税收入也增多了。413年,再次实行土断政策在户籍上,不再分土著和侨人;对于世家大族隐藏户口的,严厉清查。除南徐、南兖、南青三州都在晋陵界内,不在土断之列外,其余都依界土断。多数侨置郡、县被合并或取消。土断推行后,国家控制的户口大量增加,赋税收入也随之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