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公司拟投资一个项目,为此有甲、乙两个方案可供选择。
甲方案:投资期1年,第一年年初投入建设资金270万元,在投资期末垫支营运资金125万元。
项目投产后,估计每年可获税后营业利润60万元。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为7年(与税法折旧年限相同),使用后第5年预计进行一次改良,估计改良支出80万元,分两年平均摊销。
资产使用期满后,估计有残值净收入11万元(与税法相同),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项目期满时,垫支营运资金全额收回。
乙方案:需要投资200万元,垫支营运资金50万元,当年完工并投产。
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为5年(与税法折旧年限相同),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资产使用期满后,最终报废残值20万元,税法残值为15万元。
项目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为150万元,年付现成本为60万元。
项目期满时,垫支营运资金全额收回。
ABC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0%,行业基准折现率为10%,不考虑除所得税之外的其他税费。
要求:
(1)根据甲方案的资料计算:
①年折旧;
②年改良支出摊销;
③各年现金净流量;
④不包括投资期的静态回收期;
⑤净现值。
(2)根据乙方案的资料计算:
①年折旧;
②残值变价收入;
③残值净收益纳税;
④第1—4年现金净流量和第5年现金净流量;
⑤静态回收期;
⑥净现值。
(3)做出ABC公司应投资哪个方案的决策,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错误
解析
(1)根据甲方案的资料计算:
①年折旧=(270-11)/7=37(万元)
②年改良支出摊销=80/2=40(万元)
③NCF0=-270(万元)
NCF1=-125(万元)
NCF2—5=60+37=97(万元)
NCF6=60+37-80=17(万元)
NCF7=60+37+40=137(万元)
NCF8=60+37+40+11+125=273(万元)
④不包括投资期的静态回收期
=4+[(270+125)-97×4]/17=4.41(年)
⑤净现值=-270-125×(P/F,10%,1)+97×(P/A,10%,4)×(P/F,10%,1)+17×(P/F,10%,6)+137×(P/F,10%,7)+273×(P/F,10%,8)
=103.15(万元)
(2)根据乙方案的资料计算:
①年折旧=(200-15)/5=37(万元)
②残值变价收入=20(万元)
③残值净收益纳税=(20-15)×20%=1(万元)
④第1~4年现金净流量(NCF1~4)=(150-60-37)×(1-20%)+37=79.4(万元)
第5年现金净流量(NCF5)=(150-60-37)×(1-20%)+37+(50+20-1)=148.4(万元)
⑤静态回收期=250/79.4=3.15(年)
⑥净现值=-250+79.4×(P/A,10%,4)+148.4×(P/F,10%,5)=93.83(万元)
(3)由于甲、乙两方案的寿命期不同,需要采用年金净流量法决策。
甲方案的年金净流量
=103.15/(P/A,10%,8)=19.33(万元)
乙方案的年金净流量
=93.83/(P/A,10%,5)=24.75(万元)
因为乙方案的年金净流量大于甲方案的年金净流量,所以,ABC公司应选择乙方案。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处置时,原已计提的债权投资减值准备不需要转出。( )
- 查看答案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
- 查看答案
企业为取得合同发生的增量成本预期能够收回的,应当作为合同取得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 )
- 查看答案
企业购建或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各部分分别完工,且每部分在其他部分继续建造过程中可供使用或者可对外销售,且为使该部分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实质上已经完成的,应当停止与该部分资产相关的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
- 查看答案
A公司购入B公司5%的股份,取得投资后A公司对B公司不具有重大影响,则A公司不应将其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 )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