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 )。
- 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 B.对人是否有利
- 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 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可能性包括: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现实可能性和抽象(非现实)可能性、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唯物辩证法认为,可能性和不可能性区分的依据是“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可能性是指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能找到变成现实依据的;而不可能性是指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找不到变成现实根据和条件的。本题题干的前一句话是说不可能性,后一句说的是可能而不去做。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区别与A项中“主观努力”、B项中“对人是否有利”无关。D项是现实可能性和抽象可能性的区别依据。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在社会规范学习与道德品质发展的研究中,班都拉(ABandura)等心理学家的研究重点是
-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 查看答案



